•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影視劇導演必須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2019-12-09 15: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如果抗戰劇裏的日本鬼子以陽光帥氣、善良正派的形象出現,小小年紀的追星族們,會不會把日本發動的這場血腥的侵略戰爭,僅僅理解為“各為其主”的爭霸,甚至會去同情當年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

  如果古代時長期侵略中原的匈奴貴族,在電視劇裏變身成了“溫柔癡情的王子”,那觀眾們會不會發出“希望霍去病失敗”這樣的逆向民族主義言論?

  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會!

  所以,這絕不是小題大做。拋開故意與別有用心的成分,筆者以為,影視劇導演在藝術專業之外,還必須擁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

  如果一個導演,為了增加戲劇衝突、為了增加收視率,而在自己的作品中虛擬了一個“為人正派的日本軍官”的角色。他有沒有考慮過,這樣會模糊抗日戰爭的反侵略性質,這種“反派正面人物”如果多了,它們就會解構抗日戰爭的反侵略、反壓迫和民族解放的偉大意義,就會在觀眾心中形成抗日戰爭只是一場“兩國交兵、各為其主”的爭霸戰爭,進而瓦解抗日戰爭的正義性。這是多麼嚴重的後果!這與日本侵略者當年依靠創作大量宣揚所謂“大東亞共榮”的文藝作品以此達到他們奴化中國人民、削弱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的惡行,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這樣做,只會令我們的青年一代喪失最基本的是非觀念,甚至墮落成“日雜”“精日”那樣的敗類渣滓。

  所以,一個影視劇的主要創作人員,包括導演、編劇、製片,都必須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甄別能力,才能製作出優質的影視劇。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對於袁世凱復辟帝制這個倒行逆施、神人共憤的行為,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的編劇在回答網友提問時,竟然讚許袁世凱“是一個大才”,而對“竊國大盜”的説法嗤之以鼻。這樣的錯誤歷史觀,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編劇呢? 

  利用文藝作品來傳播歷史虛無主義和逆向民族主義的手段並不是什麼新把戲,而是早已有之。比如美籍作家桐華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將匈奴描繪為單純的受害者,還將華夏民族的先祖黃帝描繪成一個卑鄙陰鬱的陰謀家,這種宣揚逆向民族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作品,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所以,影視劇導演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有判斷劇本三觀是否正確的能力,有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魄力。此外,我們還應該從國家的層面,多多鼓勵影視從業人員製作精良、內容優秀、宣揚正確歷史觀和價值觀的影視作品。從觀眾層面,則是要自覺抵制錯誤歷史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影視劇,特別是那些美化侵略者、模糊是非觀的影視作品。及時發現並禁止這樣的作品上映,由此形成全社會從上到下打擊歷史虛無主義的氛圍,不讓它危害到我們塑造風清氣正社會氛圍的目標。(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