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年輕“負翁”背後,你我都脫不了干系

2019-02-20 14:2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月光族”變“月欠族”過度消費造就年輕“負翁”。“我算是親身體會到了從小康到貧窮的過程。”去年的一段“負翁”經歷,著實給25歲的段茜上了一課。(2月19日中國新聞網)

  從“月光族”到“月欠族”,看似是自嘲,卻成為現如今社會上年輕人消費的現狀。無存款、零儲蓄、高負債使得很多年輕人變成了“花唄”一族、“信用卡”一族。在一些“花錢如流水”的年輕人眼裏,借貸平臺成為他們追求精緻生活的“保障”,同時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經濟風險和危機。

  年輕人的“負翁”現象絕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追求所謂的“精緻生活”是主要原因。當下部分年輕人攀比消費、過度消費的現象比較嚴重,“及時行樂”的後果導致口袋裏常常空空如也,卻一味追求“品質生活”,在其背後常常是入不敷出的尷尬。類似情況若蔓延開來,將給其個人、家庭和全社會帶來風險,既增加年輕人自身和家庭的債務負擔,也可能帶來今後的社會養老風險。

  當然,我們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主觀原因,以消費貸、現金貸為主業的網路平臺誤導、引誘年輕消費者借錢消費也是造成此現象的又一推手。部分借貸平臺,刻意追求利益,對借貸主體的背景調查和資料審核不嚴,無視市場市場秩序,助長其過度消費的心理。其實,作為借貸平臺,更應承擔社會責任,不能誤導、引誘年輕消費者借錢消費,否則,不僅涉嫌違法商業倫理和有關法規,也會給消費信貸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追求物質世界精緻的整體社會氛圍也是倒逼年輕人過度消費的“無形壓力”。也就是説,能不能買得起東西已經成為日子過的好不好、是否成功的重要評價標準,而精神世界是否匱乏和貧瘠,卻很少有人問及。所以這一現場的發生,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反省,我們是否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將過多的期待和虛擬的美好傳遞給了涉世未深的年輕人。

  現如今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已經發生轉變,我們不能以老一輩省吃儉用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但也不能提倡過度奢侈浪費。年輕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本無可厚非,只要把握好“度”,生活就會無比精彩。(台灣網網友:聶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