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流浪地球》到流動中國的“家”文化

2019-02-20 14: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春節期間上映的《流浪地球》成為了近期的熱點話題,這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帶給觀眾除了精彩絕倫的特效外,就是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思考。相較于美國科幻大片習慣展示個人英雄主義,這部電影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內核——“家”文化。

  "家"對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家庭到家族、到國家、到家國天下。“家”文化滲透于中國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正如每年的春運,雖然很多人將其解讀為一种經濟發展導致的人口流動,但在其根源上,還是“家”文化在主導。

  春運意味著農曆新年的到來,意味著回家,意味著一場大規模的人群遷徙活動在中國大地上展開。鐵路作為春運中重要的出行方式,承載著一個流動的中國,運轉著這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的國家,代表著在外的遊子的內心最深刻的思鄉之情。

  多少年風雨兼程,中國鐵路初心未改,始終致力於普惠人民,讓溫馨、舒適與乘客一路相伴。從普速列車到復興號高鐵,從排隊買票到刷臉乘車,隨著中國鐵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慧科技運用到春運中,為旅客創造出更美好的出行體驗,春運已經從曾經的“走得了”發展到了現在的“走得快”、“走得好”。

  春運,蘊藏著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承載著華夏兒女厚重“家”文化情懷。筆者相信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鐵路,會繼續用心提升服務品質,繪就出一幅惠及百姓民生的春運出行畫卷。(台灣網網友:李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