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鄉村振興畫好共同富裕同心圓

2018年09月30日 16:57:00來源:台灣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是統籌謀劃和科學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的行動綱領。(9月26日新華網)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全國糧食總産量連續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累計68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也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共同富裕的目標邁出一大步。

  以公平正義夯實發展基礎。“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實現公平正義也是國家發展的一貫主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借力發展“春風”實現了先富,同時全國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這句口號的廣為人知,問題逐漸凸顯:誰來帶,怎麼帶,帶多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要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多從社會發展水準、從社會大局、從全體人民的角度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我國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發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範、政策支援加以解決。因此,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公平正義為保障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以統籌佈局確保落地生根。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大力氣的投入。本次五年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分別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明晰每一項工作的脈絡對於實現最終目標至關重要,唯有政策落地生根,共同富裕方能長成參天大樹。

  以共建共治促進枝繁葉茂。加強和創新國家治理體系,逐步實現社會治理結構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學化、治理過程的民主化,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進程的催化劑。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農村産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創新治理格局,協調整合資源優勢,調動全民積極性,使鄉村振興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加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富裕的大樹必將枝繁葉茂。

  共同富裕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以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全面小康,滿足更廣大人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更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內心中國夢的願景表達。(台灣網網友:呂佳豪)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