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幼兒園“小學化”在為應試教育買單

2018年09月13日 11:59:00來源:台灣網

  秋季開學在即,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幼兒園科學保教,規範學前教育辦學行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我省將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9月6日《西海都市報》)

  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五大治理任務: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要堅持零起點教學。從中不難窺見,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已是比較普遍。臨近秋季開學,各地相繼給出了幼兒園“小學化”治理時間表。

  幼兒園小學化最大的危害是會造成孩子厭學心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展。脫離孩子的認知能力,提前讓孩子學習那些難懂的知識,使孩子失去了本該玩耍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産生厭學心理,得不償失。

  幼兒園“小學化”本質上反映的問題是脫離教育規律,拔苗助長。為什麼會存在這種教育操作,説到底還是應試教育的思維慣性在作祟。從幼兒園“小學化”,到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超能型作業,殊路同歸,都不是素質教育的本意。

  幼升小考題難倒家長,早已不是新鮮事。現在一些所謂“名小學”,小學生入學要過各種筆試關、面試關。最近,某小學的一道入學考試題在網上走紅:“1111=0;3388=4;1289=3;9090=4;2256=1;1868=?”要求根據規律找出答案。這道題甚至難倒了博士家長。應付這類“簡直可以上天”的題目,不搞超綱教學能拿得下來嗎,作不出來上得了名校嗎?

  幼兒園“小學化”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推力,就是應試教育。由於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上好學校,但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讀好一點的學校。要擠進好學校,捷徑就是提前起步、超綱學習,在競爭中考個好分數。所以,許多家長不僅不反對幼兒園“小學化”,還認為幼兒園這樣做才是負責任,熱衷於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幼兒園。

  教育資源不均衡與辦學理念、政績觀都有內在聯繫。至今在很多地方,還在一門心思培植“盆景”,搞什麼“示範”學校、“規模性”學校,並且作為考核的加分項。如果堅持這樣做下去,超齡教育這種現象,就可能按下葫蘆起來瓢,明著不行暗裏來,是很難徹底熄火的。

  教育屬於公益事業,分配教育資源的蛋糕,應該向洼地傾斜,不應該是高墳頭上添土。有必要深化改革義務教育基本供給的體制機制,把教育資源的煎餅攤勻,以抽去超前教育的釜下之薪。把底火澆滅了,才會化解幼兒園“小學化”的糾結。如果僅用抽刀斷水之法,難止超前教育“水更流”之勢。(台灣網網友:張全林)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