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滴滴全程錄音:“人過留聲”隱私保護需要留神

2018年09月13日 11:56:00來源:台灣網

  要打車的朋友注意了,根據滴滴公佈的整改措施,9月8日,滴滴在快車、優享、專車等網約車業務中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網友對此意見不一,錄音是否能保證乘車安全,或仍待時間驗證。(9月8日《新京報》)

  滴滴“全程錄音”實施起來很簡單。在司機端,司機只需更新到最新版本的滴滴車主APP,打開點擊出車後,根據相應的錄音授權提示、閱讀相應的規則後,點擊授權,即可一鍵開啟。在乘客端,乘客需更新到最新版本的滴滴出行APP,在呼叫快車、優享、拼車或小巴前,根據相應的錄音授權提示、閱讀相應的規則後,點擊授權,即可一鍵開啟。

  滴滴的“全程錄音”,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乘客利益的。“全程錄音”確實能夠起到不小作用,乘客和司機交易的所有過程,都能夠被錄音設備記錄下來,實現了“人過留聲”,有了“人過留聲”,發生糾紛就能找到證據。但是,滴滴的安全不能只靠“全程錄音”。對於色狼司機的言語挑逗之類的事情,依靠“全程錄音”固然可以事後分清責任。可是也不是萬能的,言語方面可以依據“全程錄音”記錄下來,而如果是“肢體流氓”呢?顯然,“全程錄音”未必能成為有效的呈堂證供。最為關鍵的是,如果是傷害案件、性侵案件,甚至是殺人案件,案件已經發生了,“全程錄音”也只是事後諸葛亮了。

  所以説,滴滴的安全保障,還需要更多方面發力,關鍵點在於:如何讓“色狼司機”當不了滴滴司機?

  除此之外,對於滴滴的“全程錄音”,大夥更加擔心的是隱私洩露的問題。這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全程錄音”是滴滴運營企業採集的,而滴滴只是一家企業,他們有沒有權力採集這些數據?採集這些數據是不是符合法律規定?即便不考慮法律權力的問題,也需要考慮企業採集資訊,需不需要有關部門審批?假如所有企業都能以“為了大家好”的理由,隨隨便便採集個人的音頻、視頻資訊,那麼隱私安全誰來保護?

  更值得一説的是,就算以上我們擔心的問題,都不是個問題,那麼企業採集的個人音頻資訊,也是需要強力保障的。在乘坐滴滴車的時候,從撥打電話,到全程下來,期間所有的對話,所有的聲音,都被採集走了。“個人的聲音”其實也是隱私權利的一種。在這種情況下,市民的“個人的聲音”就儲存在了企業的系統裏。如果因此産生了危害誰來承擔責任?雖然説“個人的聲音”用處或許不大,不過總怕“那些有心人”,“個人的聲音”也可能成為電信詐騙的載體和手段。一次次資訊洩露事件已經讓公眾成了驚弓之鳥。

  因此,滴滴全程錄音之後的“人過留聲”隱私保護需要留神,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保護措施。(台灣網網友: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