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學生實習,為何“流於形式”?

2018年08月18日 21:29:00來源:台灣網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2%的受訪大學生正在進行暑期實習,在校大學生挑選實習崗位最看重崗位對未來就業是否有幫助。86.8%的受訪大學生指出暑期實習流於形式、單純“刷”簡歷的現象常見。提高大學生實習品質,61.5%的受訪大學生希望企業與高校對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高品質實習崗位。(8月16日《中國青年報》)

  9月即將來臨,新的一場就業招聘會儼然拉開了帷幕。此時此刻,有些學生反倒是深感急迫,因為難免會有人對簡歷裏的實習經歷感到一聲嘆息。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學生參與實習早已不是眾人眼裏特殊的新聞了。有機會借助實習機會,體驗豐富的實踐經歷,對長期坐在教室裏學習書本知識的學生來説,不失為一次很好的鍛鍊。反觀職業教育的就業率,“就業對接”不到位,即便畢業生很多,市場需求很大,卻總是有人找不到理想的職位,難免存在著有關“教育無用論”的爭議。

  只在象牙塔裏讀書的大學生,也要走出校門。大學生的實習,其意義自然不言而喻。在這強調“大國重器”“工匠精神”的時代,只有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才能磨礪耐性、增益技能,真正地體驗苦與累,才能從實踐中感受經驗的力量。走進社會真正地去體驗一下職場,提升專業能力,鍛鍊人際交往能力。

  實習固然重要,卻也面臨著“形式主義”的風險。有些人認為,學習卻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便找到了也很難儘快適應,於是實習成為了學生畢業之前的必修課。為了過考試、拿證明、得認可,實習機會成為了許多人借助關係矇混過關的籌碼。既然實習“變了味兒”,又何談給學生帶來什麼積極意義?

  部分學生實習流於形式,有人説大學生實習“套路”深,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爭議。一是實習生的權益缺乏保障,二是實習單位有“跑偏”。在尋找實習場所時,遇到一些虛假招聘資訊,甚至是詐騙,部分學生由於接觸社會較淺,加上學校與家庭關注不到位,難免會有人損失財産,更有人因此受到了身心傷害。此外,部分實習企業對於實習生使用流程等缺乏紀律和規矩。管理部門對學生實習審批等監管不知情、不提醒、不懲戒,等到出事兒了才後知後覺。

  大學生實習既要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制定實習計劃,保持強勁的學習動力,也要注意謹慎選擇實習單位。此外,實習單位要嚴格把關,切忌讓渾水摸魚的學生鑽了制度的空子。監管部門更要精準發力,嚴懲不法企業和違法分子,為實習生的發展保駕護航。總的來説,實習暴露的問題日益嚴重,該立即反思!(台灣網網友:王金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