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殷切期待:培養青年人才高校責無旁貸
“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準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草木蔥蘢、生機盎然的北大燕園,迴響著總書記的殷殷囑託。(5月3日人民網)
一直以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大學對青年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因此,提高人才培養品質需要做好三個關鍵:
提高人才培養品質,關鍵要確立科學教育理念。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主要看這個學校培養的學生優秀不優秀,而不是看它的規模、數量有多大。同樣,評價一個教師合格不合格、優秀不優秀,不應該僅僅看論文發了多少、項目搞了多少,而應該首先看他培養的學生合格不合格、優秀不優秀。現在個別高校存在一種傾向,在申請指標、爭取項目的時候往往都在講自己學校的規模和數量是多少,而忽略了人才培養這個硬指標,出現這種情況根子在辦學的理念上。因此,就需要切實轉變觀念,將重點放在實實在在的培養人才上,將一些功利行為拒之門外。
提高人才培養品質,關鍵在培養其創新力。錢學森曾説:“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要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這就要求高校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善於挖掘潛力,努力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在校期間養成終身受用的良好習慣和獲得未來發展的多種準備。目前,有很多高校正在制定和實施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有的高校將本科期間分為大類培養、專業培養、多元培養三個階段,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成才通道,建立專業準入準出標準,學生只要滿足標準,都可以從該專業畢業。這樣的探索值得總結和推廣。
提高人才培養品質,關鍵在教師學術和實踐能力。近年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學術大師和青年領軍人才緊缺;引育高層次人才的機制不活;個別教師師德不高,缺乏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把青年領軍人才作為重點,堅持師德為先、教學為要、科研為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準,利用好“青年千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援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重大人才隊伍建設項目,聚集海內外一批國家和學校急需的青年領軍人才,從而激發高校教師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待,可謂對高校育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高校必須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要求,搞好育人這篇大文章,切實將青年學生培養成心中有信仰,肩上有責任,胸中有激情,腳下有作為的人才,只有這樣國家才會後繼有人,才能夠持續推動國家的大發展,朝著美麗的“中國夢”不斷邁進。(台灣網網友:雨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