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宋清輝:中國在博鰲論壇釋放改革開放新信號

2018年04月12日 10:38:00來源:台灣網

  4月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明確表態: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據筆者觀察,習主席在博鰲論壇上的演講中,“開放”一詞共提到了42次,“合作”提到了18次,“和平”提到了11次,“共同”提到了11次,“共贏”提到了7次。這些高頻詞彙的出現,説明我國未來一段時間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展開對外合作,在和平的前提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實現共贏。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到,我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將採取的四大重要舉措:第一,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第三,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第四,主動擴大進口。與此同時,並表示“我們將儘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以此向全世界釋放出友好的信號。

  第一,“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這對世界各國而言是重大機遇,龐大的中國市場有著不同層次的人群,這也會為不同的外資企業帶來商機,同時也不排除會有新型産業、行業進入我國,補齊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校所需。

  對我國企業而言則有著更多的挑戰:一是我們自身産業的實力情況是否能夠經得住外資的競爭;二是我們自身的産業會否因外資新産業的迭代而受到衝擊;三是我們是否能向外資企業學習、取長補短。這種挑戰不是壞事,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也經歷了相似的問題,通過“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解決辦法,我們才取得今天的成績。如果能夠順利通過這種挑戰,將優化我國現有的産業結構,極大程度提升我國各産業的全球競爭力,有助於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

  第二,“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這是在制度上、體制上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我國與世界各國在制度、體制、理念等方面存在各種差異,因此,為世界各國在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僅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態度,更是向世界表示的一種誠意。在這種環境下,有助於盤活我國的投資市場,帶動市場規範化發展,從而進一步走向市場化。

  第三,“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同樣是海外企業所關注的。習近平主席指出“將重新組建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智慧財産權。這更是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態度。這種態度的落實,能減少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疑慮,減少外資企業負擔,有助於外資企業在我國發展其主營業務。這同時也是對我國侵權行為者的警告。

  第四,“主動擴大進口”更是一種誠意的邀請。例如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産品進口、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等主動放開市場的承諾,説明瞭我國是真心誠意邀請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參與中國的發展。從曾經的“走出去”,到現在的“放進來”,説明瞭我國對外開放的思維、意識在不斷提升,敢於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敢於與對手攜手合作,這是在向外界體現出大國風範和氣度。(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評論員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書)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