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功成不必在我”是鐵路“高歌猛進”的驅動力

2018年03月28日 14:57:00來源:台灣網

  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佈局合理、覆蓋廣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高鐵網,並與其他交通方式實現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到2035年,將率先建成以“八縱八橫”為骨架的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持續引領世界潮流。(科技日報3月26日)

  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裏,中國高鐵穿越時空隧道,以世界最高速、最密集的路網傲視群雄,創造了從“追趕者”一躍成為“引領者”的奇跡,成為世界鐵路發展的新標桿。但縱觀我國高鐵發展的歷程,實際上是一個後發先至、厚積薄發的過程,也是“功成不必在我”的體現。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擔當的責任體現。要有“跑好自己這一棒”的擔當、有“功在後任”的胸襟、有“幹在當下”的精神,有“責無旁貸”的使命。百多年前,被譽為“我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抱著“中國正在覺醒,已感到需要鐵路”的信念,在長城腳下修建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京張鐵路。從此以後,歷史的“交接棒”便一棒接一棒的傳遞了下來。如今,在短短10年間,我國高鐵建成通車里程就突破了2.5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中國用近10年披荊斬棘,闖過了前一百多年想都不敢想的路,而這些“功在後任”的成就離不開前人的指引,是靠一代一代鐵路人前赴後繼換來的。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是為“大我”棄“小我”的情懷,是甘於做鋪墊性工作的奉獻。翻開世界鐵路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全長近1100公里的美國太平洋鐵路西段95%的工作是中國勞工完成的,勤勞勇敢的中國勞工還參建過9298公里的天寒地凍的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幾乎世界上主要的艱險鐵路,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正是那些為掌握一手數據,線上路上勘測實驗近10個小時、為攻克技術難關,連續好幾天只休息個把鐘頭、為趕上施工進度,連續暴曬幾乎虛脫的一個個故事最終繪成了中國鐵路不斷崛起的美麗“畫卷”。

  有了“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也要有“功夫必定有我”的精神。這個“功夫”就是要靠自主創新,為了更好更快地趕超,我國並不是簡單地“以市場換技術”,而是著重“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因此我國不僅掌握了關鍵技術,而且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培育出了自主品牌。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中國鐵路還需不斷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要既當掌舵手又做划槳人,繼續使中國鐵路事業“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台灣網網友:婁曉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