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永葆公僕本色,厚植“政德”之風

2018年03月27日 14:29:00來源:台灣網

  “政治生態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這是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重點強調政治生態重要性的講話。

  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都應讀懂習近平在重慶代表團談“政德”的深意。這不是習近平第一次談“政德”。早在2005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曾在《光明日報》發表的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中表露心聲: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政德,真正幹出有利於黨和人民事業的政績。2017年全國兩會,在四川代表團,習近平語也曾重心長地指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非一日之功。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一直是習近平常抓不懈的大事。幾年來,作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會各界對此有真切感受。新的起點上,習近平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更是給領導幹部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堅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有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才能把群眾裝在心裏,才能坦蕩做人、謹慎用權,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權力“姓公不姓私”,作為領導幹部,要嚴守從政準則,恪守職業操守,正確認識自己的崗位,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謹慎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乾乾淨淨做好人民公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權力要有敬畏之心”,李克強總理指出“有權不能任性”,王岐山書記在福建調研時談到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這些講的都是要正確對待和使用權力,都是對黨員幹部的諄諄告誡和教育警示。

  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及身邊人的操守和行為。作為執政為民的公職人員,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加強自律,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時刻明白黨員的身份定位,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天下之事,成于懼而敗于忽”。有了敬畏之心,就有了人生的行為準則,就有了為官的道德標準,就有了前行的力量支撐,就能自覺地為民盡責、為黨奮鬥、為國竭力,就會開闢為官新境界,開創事業新輝煌。

  “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應在一件件具體工作和小事中去嚴格秉持,努力用忠誠擔當、乾淨幹事,只有一心為公,事事出於公心,才能走得穩、走得遠、事業興。(台灣網網友:顧語嫣)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