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升幸福感從“農民節”開始

2018年03月21日 13:30:00來源:台灣網

  農曆二月初二,中國古代傳説這是龍抬頭之日,西安取其寓意,將這一天設立為農民節。一大早,迎著喧囂的鑼鼓聲,農民節主會場西安高陵何村早已人潮涌動,遠近鄉親都趕來第一次過屬於自己的節日。(新華網3月18日)

  幸福指數是社會發展狀況及其問題的“風向標”和“晴雨錶”。“你幸福嗎?”一直以來是民眾討論的熱門話題。幸福是什麼?農民幸福在哪?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中國,農村人口龐大,農民的幸福值不容忽視。誠然,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方式有多種,財政政策的適度傾斜,農民的增收、人文環境提升、自然環境改善等,都是促進農民幸福感的提升有效途徑。但,農民精神文化水準的提升,是提升農民幸福感的重要保證。過自己的節日,以特定節日的形式為農民提供宣傳和展示自我的舞臺,提升幸福感不妨從“農民節”開始。

  “三農”問題是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其核心是農民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三農”政策的終極目標是提升農民幸福感。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而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既要不斷夯實農村經濟發展這個基礎,也要推動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準的整體性提升。提升幸福感從“農民節”開始,正當其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在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這正如獲獎代表感言“我們農民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心,不但有政策上的幫扶,現在還有了農民節這樣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農民節”助力著鄉村振興前進的步伐。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對農民實實在在的人文關懷,換來的不僅是農民的幸福感,更換來了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當然,我們應當看到,當前在一些地方誰來種地,怎樣種地,仍是面臨的重要問題。那麼,在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中,讓農民依靠發展農業走向富裕,讓農民真正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唯有給他們提振士氣,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這不但有助於促進農民和農業的交流,也可以喚起更多人參與新農村建設,共同投入到鄉村振興中來。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思想是行動先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民要富,自豪感和自信心是發展創新的基石。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民節”必將化為衝鋒的勇氣和謀略,開啟農民富裕之門,讓農民共用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台灣網網友:魚予)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