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養浩然正氣擦亮為民本色

2018年03月19日 18:48:00來源:台灣網 

  孟子在《孟子》中説:“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説:“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蒼冥。”孟子所説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中的“浩然之氣”與文天祥所説的“正氣”是一樣的,都是指“浩然正氣”。

  革命時期,無數革命先烈懷著對共産主義的崇高信仰以浩然正氣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奮鬥,從“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的李大釗,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到“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義,死的有價值”的鄧中夏,到“死裏逃生唯鬥爭,鐵窗難鎖鋼鐵心”的王若飛,到“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的陳然……他們面對外界的誘惑和威脅,都能做到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一種“不動心”的境界;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摧殘和死亡威脅,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從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中,可以看出,浩然正氣具有一種有利於鼓舞士氣,激發活力,增強團結,凝聚合力的奮發向上的精神。

  當前儘管大多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要承認的事實是,在一些黨員幹部中有些確實存在理想信念動搖、滑坡的問題。他們之所以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是因為他們沒有浩然正氣。假如黨員幹部練就一身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的本領和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坦然面對自己命運的定力,在職務上不爭不搶,在金錢上不貪不要,在信仰上信馬列不信鬼神,在美色面前不為所動,那麼就不會有身敗名裂、家族蒙羞,最後鋃鐺入獄的危險。

  現實生活中一些工作推動不了,效果不佳,都能從正氣不足中找到原因。古人説,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只有自己過得硬,才能對別人要求嚴。很難想像,沒有“浩然正氣”的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能做到處事公平、公正、客觀、中立,能讓下屬心悅誠服地服從他的領導,能以人民群眾為中心,能長期為人民群眾幹好事、幹實事。所以黨員幹部只有正氣在身,才能“行正言順”,才能以良好的形象、過硬的素質、實事求是的行動來推動各項事業不斷向前。

  浩然正氣,體現在共産黨員身上,應該是一種昂揚之氣。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它的宗旨和性質決定了信仰它的黨員要無私無畏,正因為這種無私無畏,我們黨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和如今的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也正因為這種無私無畏我們黨內才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昂揚向上的有“松樹風格”的共産黨人,像焦裕祿、孔繁森、王進喜,像谷文昌、李保國、楊善州、廖俊波等,就是用自己的先進事例,譜寫了生命壯歌,讓人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肯定。從當代優秀共産黨員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出,浩然正氣穿越戰火的硝煙,歷經歲月的洗禮,不但沒有消失、過時、褪色,而且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仍然熠熠生輝。一個人要想獲得進步提高,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能缺少浩然正氣。

  一個人的浩然正氣不是“頂呱呱,天生的”,需要不斷“培、養、充、樹”。求真務實是黨員幹部滋養浩然正氣的必要條件。黨員幹部面對矛盾問題要不回避不遮掩,要拎著烏紗帽幹事,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多調查研究,多走訪基層,多深入群眾,傾聽群眾需求,解決實際問題,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久久為功,紮實推動工作,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好幹部。閱讀是黨員幹部滋養浩然正氣的有力渠道。除了讀黨的理論思想著作、習近平系統重要講話外,還要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閱讀能讓黨員幹部汲取力量,滋養品質,涵養家風,能讓黨員幹部明白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保持前進的方向不偏離軌道。加強道德修養是黨員幹部滋養浩然正氣的必修課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黨員幹部要倡導良好的生活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講操守、重品行。一方面要堅決抵制腐朽沒落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廉潔自律;另一方面要敢於擔當、敢於直言、敢於提意見、敢於接受批評,不搞特殊,心裏裝著群眾,處處想著群眾,把自己培養成真正有氣節、有操守、有道德的黨員幹部。只有對國家對人民忠誠和熱愛,才不會向權貴諂媚充當他們的家臣,才有面對強權壓迫不畏懼,進而培育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優秀黨員幹部品格。

  黨員幹部要常養浩然正氣,以此來陶冶道德情操,昇華思想境界,保持黨員幹部的先進性,擦亮為民本色,在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項建設中在各自的崗位上,交出讓群眾滿意的答卷,實現人生價值,做出應有的貢獻。(台灣網網友:彭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