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運40年:時代中國的最好印記

2018年03月05日 15:54:00來源:台灣網

  近日,一篇《四十年:流動中國的春運故事》,從探索春運起源開始,以時間為軸詳實記載了春運的巨大變化。細細品讀,透過由慢到快的時空穿梭,讓人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滄桑巨變。春運,不僅是觀察中國鐵路日新月異的窗口,更是記錄時代中國努力前行的印記。

  40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如白駒過隙。40年,在春運的發展歷史中,卻是天翻地覆,如滄海山田。

  春運40年,路網規模日趨完善,讓回家的腳步越來越輕盈。上世紀90年代,我國每人平均鐵路只有5.5釐米,還不足一根香煙長。窘困的運能一時間讓車票變成了“洛陽紙貴”,“一票難求”是反映出當時真實的春運。如今,全國鐵路營業已經達到了12.7萬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已經突破2.5萬公里。春運40年來,人們見證了鐵路運能的巨大變化,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大規模進行鐵路建設,更體現出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制度的優越性。

  春運40年,鐵路裝備更新速度令人界矚目,讓“中國製造”登上揚名海外。1984年,瀋陽鐵路局集團瀋陽機務段司機張順普第一次登上解放型蒸汽機車參與春運,蒸汽機車作為舊工業時代的代表,仍然參加春運足以看出當時鐵路裝備的落後。如今,踏地飛行的動車組成為中國鐵路的象徵。2007年4月18日,首趟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列車在上海站始發,我國由此邁入動車時代,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春運40年,人們見證了中國裝備的換代升級,飛一般的速度不僅破解了春運難題,而且讓時空變短了,讓腳步變快了。

  春運40年,鐵路服務更加突出以人為本,“讓出行體驗更美好”成為諸多旅客的切身感受。多年前,從徹夜通宵排隊購票,到乘車中由於無座可坐的一“站”到底,再加上途中的如廁艱難,一系列的服務短板見證了當時的春運之難。如今,從網路購票,自主選座、網上訂餐見證了服務的變化,智慧化服務填補了過去的服務空白,為人們春運之旅帶來了更多舒適、溫馨出行體驗,讓人們在旅途中樂享鐵路發展帶來的更多福利。

  40年的春運,回憶是苦澀的,但也是溫馨的。因為經歷春運,才讓情感的記憶歷歷在目;因為感受春運,才能體驗到鐵路春運的巨大變遷。40年的春運從記憶到現實匯聚成了一句話,那就是“厲害了,我的國! ”(台灣網網友:張書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