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讓“農家書屋”真正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03月05日 15:50:00來源:台灣網 

  “看書後,才知道原來養豬還有這麼多講究。看來,沒有知識,只憑老經驗是不行了。”近日,瀘水市六庫鎮新田村委會農家書屋人頭攢動,村民們在享受春節闔家歡樂的同時,紛紛來到農家書屋讀書看報,學習種植養殖技術,交流經驗,探討致富路子。(3月2日《雲南日報》)

  近年來,為了大力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讓更多農民享受到文化改革發展的成果,黨和國家全面啟動了農家書屋建設工作,並先後建設了一大批農家書屋。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農家書屋58.7萬家,10年來向廣大農村配送圖書突破11億冊。可以説,農家書屋保障了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改善了農村文化環境,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於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極少數地方農村的農家書屋建起來之後,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與農民的期望值相差甚遠。有的是“農味”不足,武俠類、都市言情類小説多,而涉及種植養殖、科普知識、農業政策等書籍幾乎不見;有的重建輕管,總是“鐵將軍把門”,最終淪為了擺設;有的不重視書籍配置,存在數量不多、類別不全、用途不大、知識不新等現象。這不僅背離了農家書屋建設的初衷,還造成了寶貴的文化資源的浪費。

  鄉村要振興,文化須先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瞭新時代鄉村發展的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思路,是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轉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就是補齊鄉村這塊短板,而要補齊鄉村這塊短板,離不開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産業的支撐,更離不開農村文化的繁榮。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準的整體性提升,旨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家書屋作為繁榮農村文化的既有陣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文化領域的重要載體,怎樣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學文化、長技能、強本領的“黃金屋”,應當引起各級各地的重視。可以説,農家書屋要實現長久良好的運作,不僅要在建好上下功夫,更要在管好、用好上做文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將“扶智”進行到底。農家書屋不僅承擔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而且也是農民群眾增長了知識技能、吸取致富“真經”的前沿陣地。通過農家書屋,農民查閱種植養殖、科普知識、農業政策等書籍,有針對性的進行“充電”,為農業生産“求經問寶”,農民群眾在增長知識技能的同時,客觀上也就激活了鄉村的造血功能,可謂一舉多得。希望農家書屋真正發揮其應有作用,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學文化、長技能、強本領的“黃金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台灣網網友:丁恒情)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