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運變遷中感受社會進步

2018年02月26日 16:10:00來源:台灣網

  2018年春運,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相互疊加,單向客流加劇擁堵,鐵路無疑是春運“戰場”的主力軍。

  年年春運曾相似,歲歲春運各不同。

  從購票來看,曾經購買春運票需要通宵排隊,如今,12306網站和各種商業代售網站,讓買票成了只需要動動手指的事,儘管還是需要“搶”,但購票體驗與過去相比,已有天壤之別。

  從乘車來看,以前綠皮車是佔據絕對主力的交通出行工具,如今,高鐵已經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同時“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的完善,私家車的普及,使得人們的春運出行有了更多選擇。

  今年春運的話題不一樣了,從悲情的種種抱怨悄悄變成了討論在高鐵上吃什麼、如何吃得更好、如何讓歸途更舒適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不僅僅是路網的不斷完善、高鐵的全面鋪開、運能的不斷擴充,服務細節的提升,也反映在旅客觀念的更新、分流的主動、發聲的理智,更體現在公眾對鐵路部門工作的理解與包容,點滴變化都折射著這個社會深刻的進步。

  透過這些可喜的變化,我們能看到曾深深糾結和耿耿於懷的“一票難求”問題,已經在高鐵的大發展中得到了極大緩解。其實,“一票難求”不是“鄉愁”那麼簡單,而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産生的人口季節性大遷徙。根治這一頑疾並不是多修幾條鐵路,多增開幾趟臨客就能解決的,歸根結底,是要社會資源配置使用更加合理,社會發展更加均衡,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春運中的供求矛盾。

  也許我們的春運之旅還不是那麼完美,但從漸行漸遠的春運“抱怨”及越來越舒適的春運歸途中,我們看到了文明前行的力量,聽到了社會和諧的音符,這就足以令人欣慰。(台灣網網友:馮湘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