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時代,過年方式更多元

2018年02月26日 14:29:00來源:台灣網

  與往年相比,狗年春節有更多人選擇了旅遊、看電影等新型過年方式。線上購票、移動支付等新型消費方式也在不斷擴張佔據著市場版圖。出境遊、進口年貨與越來越多的全球慶祝新年活動,則彰顯著中國新年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新時代下,中國老百姓對過年方式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

  “新年貨”愈發被認可

  隨著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以及商品進口越來越便捷,狗年春節進口生鮮人氣爆發。據天貓數據統計,進口生鮮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近300%。智利帝王蟹、波士頓大龍蝦、紐西蘭長壽魚、加拿大北極參、越南黑虎蝦等都成年貨餐桌寵兒。智利車厘子支付訂單更是同比增長400%以上。而土特産、保健品、衣服鞋帽等“老三樣”年貨也逐漸被無人機、智慧音箱、掃地機器人等科技味兒十足的“新三樣”取代。

  旅遊過年火爆成“新年俗”

  春節意味著闔家團圓,除夕夜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正月頭幾天則是串門拜年。然而,狗年春節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出門旅游來歡度春節假期。經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從數據不難看出,國人過節觀念及方式逐漸轉變的背後,是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

  很多人不再固守傳統的在家過年方式,去異地感受不一樣的過節氣氛,既增加了過年樂趣,也拉動了經濟增長。以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體驗式旅遊也掀起短途旅遊的熱潮,除了逛廟會、觀燈、賞花、祈福之外,猜字謎、手工DIY、踩高蹺、划船等互動性強的趣味活動也在冉冉升起成為短途旅遊的新星。

  移動互聯使傳統年俗煥新

  曾幾何時,祭灶、守歲、拜年、趕會是過年時最興奮的事,如今,更自由、更多樣的新年民俗文化已然形成。

  逛廟會的年俗源遠流長,線上購票也助推了人們趕廟的熱情。春節期間北京地壇廟會門票2秒被秒光就是一個縮影。支付寶集五福活動也是愈加深入人心,南到世界盡頭的阿根廷烏斯懷亞,北到歐洲大陸最頂端的諾托特羅姆瑟,全球參與“掃福”的城市超過2300個,有2.51億網友通過手機集齊了五福。用手機“掃福”替代了傳統的貼福字,似乎已成為春節的新年俗。淘寶、微信等軟體的紅包雨也成為了民眾過年的一大期待。

  “文化過年”風頭正盛

  春節期間,看電影、逛博物館、泡圖書館等活動成為了不少人過年的“新年俗”。

  看電影儼然已成為最流行的過年娛樂方式。據貓眼電影實時票房初步統計,正月初一至初六,國內電影票房累計突破56億元人民幣,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春節檔的新紀錄。除此之外,各大博物館也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還有不少民眾選擇了“與書為伴”。例如,春節期間,超過6萬人來到北京圖書大廈。國家圖書館也開展了館長拜年、“看《永樂大典》過戊戌新年”等各類活動。

  總體來看,不管是在家過年還是旅遊過年、網上購物還是實體店購物,國人的選擇方式愈加豐富多樣。而且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逐漸降低,對出遊的服務和體驗以及個性化更加注重,消費升級特徵愈加凸顯。而且出於保護環境需要,鞭炮燃放量也逐年減少。在新時代下,傳統年俗正逐步轉型,煥發出新的濃郁“年味兒”。(台灣網網友:趙志慧)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