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鐵工匠”精心雕琢美好春運

2018年02月09日 13:05:00來源:台灣網

  《匠人精神》一書中曾提到,成為一流工匠的“守破離”:跟著師傅修業謂之“守”,在傳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謂之“破”,開創自己新境界謂之“離”。縱觀今年春運,美好的體驗當中,又何嘗不是融入了這種精益求精的“匠心之道”。

  “守”于初心,不失方向。自1954年“春運”一詞首次在媒體上出現,成為社會熱詞,鐵路便與春運建立起難以割捨的羈絆。如何推動春運向好發展,這也是在當時社會所賦予鐵路的歷史重任。時過65年,全國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一票難求”隨之成為歷史,鐵路服務也開始從滿足“走得了”、實現“走得好”,向著“讓旅客體驗更美好”跨步邁進,在使百姓春運出行的到充分滿足的同時,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以往春運的認知。

  “破”于傳統,立足時代。自鐵路部門提出要全力打造“智慧鐵路”,各種傳統服務逐漸被智慧化所取代。窗口排隊買票的人少了,“指尖上的出行”將購票、就餐、換乘等等盡納其中。今年春運,鐵路部門更通過雲服務終端向旅客提供遺失物品查詢及登記、車站導航、免費電話、鐵路業務諮詢、重點旅客預約等服務。一場“智慧革命”不僅影響到了百姓出行的每一個細節,讓人們的旅途體驗更具時代特點,全面提升了遊子歸鄉的便捷享受。

  “離”于追求,勇敢展望。今年春運,鐵路部門樹起“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新理念。這看似一句簡單口號的背後,無疑蘊含著鐵路部門對未來的展望。從滿足“走得了”到追求“走得好”,再到“讓旅客體驗更美好”,伴隨著鐵路部門的不懈追求,往昔冰冷的春運如今已是暖流滾滾。但從“體驗”到“實現”讓旅客更美好,鐵路部門在為春運打開新時代大門的同時,亦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新的方向。

  近年來,鐵路春運可以説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路服務的細節化、人性化、多樣化、讓其逐漸完成了從量到質的蛻變。匠之心乃精雕細刻、精益求精之心,而鐵路之心則是細化入微、新益求新之心。新時代春運展現出了鐵路部門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作為,也為人們未來的出行帶來諸多遐想。(台灣網網友:宋文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