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春運40年:那些關於“火車的故事”悄然改變

2018年02月08日 15:40:00來源:台灣網

  又是一年春運時,短短40天,務工流、學生流、探親流相互疊加,地球上規模最大的人口遷移對於交通部門無疑是一場大考,鐵路作為春運“戰場”的主力軍,春運40年,那些關於“火車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而每個故事都有著新的內容。

  每逢年節,一張小小的車票,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即使在十年前,“一票”也是怎一個“難”字了得,火車站前密密麻麻的排隊人頭、通宵組團排隊購票的人們席地而臥的場景都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買到一張火車票是很多人春運回家的“第一仗”。

  如今,那些熟悉的場景已經成為歷史的剪影,隨著網路購票的普及和完善,我們買票也從徹夜排隊變為動動手指,春運高峰期,網路售票時間一到,上千人在幾秒時間裏完成購票。春運期間,除了節前和節後高峰期及一些重點方向外,售票基本實現供需平衡,“一票難求”得到緩解,儘管高峰期還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購票需求,但高鐵網的日益延伸已經改變了春運的格局。

  速度改變生活,這一點在春運發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從特快到直達特快,再到動車、高鐵,從“被高鐵”到期待高鐵到我家,再到“八縱八橫”的高鐵網路的蔓延,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常聽家裏老人提起,他們年輕的時候,春運回家的路途充滿心酸,短些的要坐上個三五天,路途遙遠的則要在火車上生活十天半個月,滿車都是汗臭混雜著泡麵的氣味,連廁所都站了五六個人,在車上不敢洗臉,每天只能用“一丁點兒水”刷牙,睡覺時從綠皮火車窗戶縫呼呼地灌進冷風。

  如今春運的話題不一樣了,從悲情的種種抱怨悄悄變成了討論在高鐵上吃什麼、如何吃得更好、如何讓歸途更舒適的問題。列車速度的提升讓我們離家不再遙遠,高鐵的開行更是讓我們體驗到了貼地飛行的快感。免費wifi全覆蓋、座椅體驗更舒適、時速達到350公里……配置“高大上”的復興號首次擔當春運任務,就成為不少旅客購票的首選,也成為中國鐵路全面變革、跨入新時代的一個縮影。

  那些關於“火車的故事”其實也是關於時代的故事,時代變化的每一個細節都能在春運的火車裏找到。不同時期的熱門事件總能成為那年春運火車裏的熱談;不同時期的人們也選擇用不同的方式消磨時光。曾經,我們喜歡在火車上看書看報,之後筆記型電腦盛行,隨後iPad進軍車廂,連兩歲小孩都在玩,最近一兩年,火車車廂裏的我們都是“低頭族”。歸家的人有的身心疲憊、有的收穫滿滿,儘管境遇不同,但那近鄉情怯的激動卻很相似。

  春運40年,那些關於“火車的故事”悄然改變,春運高速飛馳的列車就像這個時代本身,會不斷向前發展,這一路,很多東西會慢慢消失,但也會留下了許多時代的烙印。春運在變,火車在變,唯獨不變的是對“家”的深深情結。(台灣網網友:劉亞娜)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