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國網聚】誰動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2018年02月08日 15:00:00來源:台灣網

  2018春運已拉開序幕,預計30億人次將在未來40天內踏上行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提前在網上購買火車票,圖個方便。不過,在機票捆綁銷售的問題被督促整改後,幾大購票平臺在火車票銷售方面依然存在默認搭售、捆綁銷售等問題。一些網站的有償服務選項隱藏很深,消費者很容易就被這些OTA網站“套路”,不明不白花了冤枉錢。(2月6日新華網)

  春運是人們每年關注的焦點,而買一張稱心的車票則是旅客當下的重中之重。為了一張心儀的車票,旅客們可謂是千方百計。不少科技企業也順勢推出了一系列結合搶票的産品,各種搶票軟體如雨後春筍版出現在大眾視野。然而,這些所謂的便民“搶票神器”背後卻存在著“貓膩”,“搶票神器”無形當中成了“搶錢神器”。

  春運搶票分秒必爭,在爭分奪秒的搶票過程中,消費者很可能來不及仔細觀察、計算,便直接點擊付款按鈕,最終陷入訂票平臺“套路”。去哪兒默認購買30元保險服務、攜程默認搭售20元租車套餐服務、驢媽媽默認勾選服務。一旦消費成功,維權之路漫長且艱辛。知名網站尚是如此,更何況市場上還有著更多所謂的“搶票神器”。這樣的“有償服務”以“隱形”的方式搭售給消費者,是明顯的“欺詐”行為,更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破壞了市場自願交易的準則。而且整體性的監管滯後,也讓這種“隱形消費”亂象愈演愈烈,亟需重拳整治。

  “搶票神器”名義上是便民服務,然而背後卻隱藏著一顆“貪婪”的心,當引起社會警惕。相關政府部門要進行徹查違規搶票軟體,針對搶票軟體中的“隱形消費”做出規範整治,依法懲處不良企業。媒體部門要加大“搶票神器”背後的利益鏈曝光,普及大眾防騙意識。鐵路部門可與優秀網站進行合作,為旅客提供多種安全方便的購票途徑,避免旅客走入誤區。旅客自身要增強辨別防騙意識,莫要被“搶票神器”的噱頭所蒙蔽,入了“搶錢神器”的圈套。

  科技是時代的進步,但濫用科技強制搭售一些隱形項目,嚴重侵犯了旅客的利益,必須嚴厲打擊。企業迫於其自身的盈利壓力提供一些有償服務無可厚非,然而欺騙旅客隱形消費的行為觸碰了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底線,伴隨著一連串搭售事件的連續曝出,我們終究會發現,任何的商業創新與行銷策略,一旦以侵犯消費者權益為代價,必將走向沒落。(台灣網網友:藍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