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興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適合你嗎

2018年01月18日 18:33:00來源:台灣網

  近年來,隨著養老金制度的不斷完善,老年人的經濟水準不斷提高,對於精神、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是家庭子女忙於工作顧不過來;另一方面,一些養老機構雖然專業性強但缺乏家庭式的情感關懷。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互為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或同住一個村莊、社區,或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老人,自發“抱團”生活,他們互幫互助、和睦相處。這種被稱為“抱團養老”的新養老模式讓不少老人産生了期待。(法制日報1月15日)

  在中國,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時下熱門話題,也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社會私人承辦的盈利性養老院不在少數,可是為什麼説養老問題還是迫在眉睫?筆者認為,一是由於民辦的養老設備設施、環境受資金局限,不能滿足現階段養老人群的生活需要;二是由於民辦養老機構管理制度體系還不健全,養老服務人員從業資格沒有統一規範,社會上多次爆出養老服務人員虐待不能自理的老人事件,導致養老者害怕到養老民辦機構養老;三是國家承辦的養老機構數量與廣大老人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正所謂狼多肉少,供不應求。筆者認為三者原因正是導致養老問題在當今處在非常尷尬的境地。

  如今新流行的“抱團養老”給養老者們找尋到了新的養老途徑,幾個或幾家志趣相投,生活習性相似的老人,相互依存,互相幫扶,抱團取暖,共同度過晚年。説實在的“抱團養老”確實是現有的養老方式裏比較優等的選擇。

  試想,退休的老同事、老鄰居、老同學三五成群,如同少年時上學集體食宿,結伴旅遊、購物,共同玩樂,共同分擔喜怒哀樂,但在經濟、隱私上又互不干涉,可謂是最佳的養老方案。

  但是,此種養老方式筆者認為只適合身體健康,經濟獨立的老人,對於身體有疾病或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就不適合了。首先是個人意願成立的“臨時家庭”,沒有健康醫療專業人員?突發問題無法處置;其次,發生了意外後容易産生責任糾紛;三是“抱團養老”老人們互相幫助、關愛,但不存在雇傭關係,沒有義務長期照顧病人。俗話講:長病床前無孝子,何況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呢?更何況自己還需要照顧的老人呢?

  所以“抱團養老”是好僅適合對的群體。“抱團養老”要理性,不要一拍腦門,意氣用事,到頭來朋友將成陌路,老死不相往來,為老年生活徒增煩惱。

  筆者認為,對於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經濟較為富足的老人,儘量選擇設施齊備、管理正規的養老機構,雖然價位較高,但環境好,服務有保障,能夠保證養老品質;對於經濟狀況一般的老人,根據自己的情況也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儘量在服務上選擇較好的,環境其次;對收入很低,沒有能力支付養老費用的老人,筆者建議社會關注,由國家建設福利式養老機構。盡可能地讓所有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也正是體現社會文明與社會和諧的重要表現。(台灣網網友:趙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