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讀懂“看你的微信”背後的安全焦慮

2018年01月15日 15:19:00來源:台灣網

  微信官方發文稱,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戶的聊天記錄,聊天內容只存儲在用戶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微信不會將用戶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數據分析;傳言中所説“我們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純屬誤解。微信還稱,其沒有許可權、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1月3日《新京報》)

  儘管微信官方發文辯解,沒有“看你的微信”,但是網友並不相信其解釋,反而舉出各種新聞例子,諸如“微信群內辱警群主被拘5日”、“多家PVC企業通過微信群交流資訊集體漲價被控壟斷”、“官員違規收微信紅包被處罰”等,以證明微信官方確實在天天看我們的微信。

  此前馬化騰曾經承認過,微信有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通過用戶上傳的照片,預測到未來幾十年後的長相。微信還發佈過用戶聊天時使用表情包的分析數據,也是基於大數據技術。既然圖像數據分析都能達到這個地步,對於聊天內的文字記錄,進行蒐集、分析更不在話下了。而且,很多用戶都遇到過,如果在聊天時出現金錢、賬號之類的敏感資訊,微信就會有提示,小心防止詐騙等。再加上雲技術能夠將用戶聊天記錄保存在雲端,實際上也是微信的雲伺服器存儲功能,這亦與微信官方的回復相悖。

  顯然,微信有這個技術能力對用戶聊天內容進行監控分析,只是到底有無“天天看用戶聊天”,以及涉足有多深,則就不得而知了。其實,不僅微信官方,眾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有這方面的技術,比如這幾天大家都在曬的網易雲音樂“年度聽歌報告”、支付寶2017年度帳單等,就是最為典型的大數據蒐集、分析例子。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數據、雲技術、LBS等網際網路技術已然成熟並得到普遍應用,用戶在網際網路公司面前,實際上沒有啥隱私可言,你的上網記錄、購物習慣、行動軌跡等,都在網際網路公司掌握之中。如果將這個事實揭開之後,難免會令用戶感到恐懼,感覺自己處於“老大哥”的監控之下,猶如在大街上“裸奔”一般,由此産生一種深入骨裏的安全焦慮。

  這其實就是科技的“雙刃劍”效應。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各種技術手段,為廣大用戶提供了越來越便利的産品和服務,且這些東西已全面普及,令每個人都無法輕易擺脫,但也因此掌握到所有用戶的個人隱私資訊和海量的數據,又令人感到不安,擔憂會遭受網際網路公司的控制和威脅。而對於李書福這樣的商人而言,就會擔憂商業秘密遭到洩露,而不敢使用微信,也不敢開車上街。

  從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商業模式而言,企業掌握愈多的個人資訊和數據,就能提供體驗感更好的産品與服務,如果倒退回沒有微信、支付寶、外賣、網約車、共用單車的時代,恐怕消費者更加無法接受了。既然不能倒退,那就應該通過相關法律,規範企業蒐集、分析、使用用戶資訊和數據的行為與界限,明確企業可以拿用戶的資訊、數據做些什麼,如何保管,以及違規後該如何處罰等。

  如此,即可將商業行為法治化約束,把科技的負面效應限制住,企業不得隨意突破界限,否則就將遭受巨大的法律代價。這樣,就能有效保護用戶的隱私資訊,防範敏感數據被非法洩露和利用,讓用戶打消安全焦慮,放心使用各種網際網路産品與服務。(台灣網網友:江德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