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長群裏的“戲精“該歇歇了!

2017年12月18日 15:21:00來源:台灣網

  如今,老師建立了各種“家長群”,時不時就會空降任務,家長則隨時待命。許多學校佈置給老師的工作,被“眾包”給了家長。家長為了孩子,即使心裏不情願,也個個都表現得奮勇爭先。

  這些主動給自己加戲的家長被網友稱為“家長群裏的戲精”。在表面的熱烈之下,背地裏積累了家長很多怨氣,造成與學校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各種問題。

  微信家長群,有必要存在嗎?要的。學生尤其是低幼年齡段孩子的表達,好多事情都需要老師和家長直接溝通,以前是字條傳話,後來是電話、短信、家校通,現在借助新媒體平臺,一鍵搞定“家長微信群”,老師和家長交流隨時隨地,語音視頻方便快捷。

  而在普通時間裏,這個群的活躍度也非同尋常。老師任何時候發送圖片、通知,或者佈置家庭作業,都有一群人立即跟進:老師辛苦了……那感覺,像是走進飯店的門廳,遭遇一排迎賓小姐的問候:歡迎光臨!歡迎光臨!又像是稻花香時節,聽取蛙聲一片。甲家長圍觀數日之後的真實感受是,父母們太賣力了,有時給綁架了似的,不回復不像話,回復也只能沿用那句套話:辛苦啦。乙家長更有感觸,一些父母也是醉了,搞得老師好像生活不能自理一樣,客套背後,全是心機,都有套路。

  讚美一旦成群結隊,獻媚就會粉墨登場。“戲精”是怎樣煉成的?自學成才?耳濡目染?社群壓力?不同人應該有不同的答案。人在家長群裏,心態、語態是最為複雜的。朋友“群居”多年,有著強烈的感受,家長群裏永遠的“同一首歌”是:家長比著炫富炫技,挖空心思送禮,想方設法拍馬……

  窺一群而知當下人群的心態,知社會的生態。現代人在微信上被綁架,有時是朋友圈的點讚、投票和轉發;而一些學生家長群,則是以學生為“人質”,綁架家長,不定期展開一場場套路的比賽,字裏行間滲透著一種扭曲的權力關係。

  教師的職業光榮而辛苦,家長正常表達謝意很正常。當正常的感謝演變成某種赤裸裸的“站隊”“拍馬”的表演,點讚其實已不再有什麼實質的意義,老師心裏要一桿秤。

  而當人們樂此不疲地戴著面具的時候,我最擔心的是,學生們會從家長群的日常旁觀裏,學得口是心非、表裏不一、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所有套路。——這個世界,全靠演技嗎?(台灣網網友:張明)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