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吃土”的背後是節儉觀念的缺失

2017年11月29日 15:01:07來源:台灣網

  雙十一過後,呼喊聲一片,有的為還在路上遲遲不到的快遞,有的為一言難盡的買家秀,有的為“剁手”之後空空如也的購物車,以及同樣空空如也的銀行存款。也唯有在購物狂歡節過後,我們才會冷靜下來思考:看似大力度的折扣活動真的讓我們享受到優惠了嗎?那些堆積成山、以備不時之需的貨物,真的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嗎?

  而最終的實際卻證明著,這些看似“省錢”的背後,實則為“吃土”做好的鋪墊。許多人喜歡用“吃土”作為沒錢的一種自稱、調侃,甚至是自嘲,是先於他人嘲笑自己窮時的搶先自黑,用此態度維護自己的尊嚴,而説白了,相比自嘲,認識“吃土”背後的勤儉之道其實更為重要。 

  網購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新的消費形式,但是與此同時,也在擴大年輕人的消費,甚至可以説是提前消費。人們一面標榜自己善於節省,比如乘坐公交車,積攢在微信紅包中搶的每一分錢,看到購物APP上的減免活動湊個單,去飯店吃飯的時候不再打開一次性食具,以此節省零碎的錢。一面又用高價格和品牌來保證商品的品質,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比如覆蓋世界各地的代購,比如承擔了愛好和興趣的各類電子産品。我們是否該思考,超前消費以及過度消費的背後,是否是我們當下經濟水準所能承擔的,而這些“非用不可”的東西,是否是我們當下真的需要的。

  我們總説老一輩的人勤儉節約了一輩子,沒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這種消費習慣讓人不痛快,讓人缺少了當下享受的幸福感。但是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份“節約了一輩子”的消費習慣,才有了後來初入職場就能帶著房車和心愛的女孩兒結婚的資本,才有了教育下一代的最好的家風傳承,才有了避免浪費、“物盡其用”地實現産品的價值。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同樣要省吃儉用,“窮其一生”,而是在新時代的消費習慣下,形成新的“節儉觀”。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的是,當下消費主義的陷阱,避免買一堆不需要,至少當下不需要的商品,然後在自我觀念中不斷更新淘汰這些商品,重新購買。購物消費帶來的雖然是新鮮感和享受感,但更應該認識到的是每月分期還信用卡時的日益艱難。

  其次,對自己的收入水準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從“溫飽”到“小康”很多人借此用來形容自己收入,這説明,從心理上,對自己的收入的多少以及生活開支的比例是有所認識的,這也就告訴我們,“溫飽”水準的你在娛樂和享受上的開支要更少。

  而最重要的,是認識和做到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刪除手機上種類繁多的購物客戶端,只留下幾個不同類型但訪問頻率最高的;減少支付寶和微信中虛擬金錢的流通,換做現金支付(現金支付時可見的消費更能讓人認識到花費的概念)。

  節儉,不僅僅是指對消費有度的要求,也是自律的最好的體現,從消費入手,形成現代的節儉觀念,對於我們平時工作和生活狀態同樣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提升體驗的過程。相信通過節儉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財富,會讓你擁有的同時更加的珍惜和愛護。(台灣網網友:紀春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