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讓“雙十一”不鬧心?

2017年11月21日 14:21:37來源:台灣網

  2017年“雙十一”電商狂歡節已經過去了。據了解,今年“雙十一”京東也公佈了下單金額為1271億元,而阿裏成交額為1682億元。

  我是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對於“雙十一”,我有一段“盪氣迴腸”的記憶。這個故事的開始要從今年十月底開始説起……

  眼看著“雙十一”就要來了,淘寶和京東等電商平臺都已經開始預熱,人們聊天的話題也開始聚焦“雙十一”,不買點貌似有點與時代脫節,那買點什麼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於是,我打開了手機,悲劇在那一刻開始了。一直到“雙十一”那天,在手機中經過十多個晝夜的“奮戰”,不買不知道,一買嚇一跳,最後點下付款按鍵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顫抖的,心在流血啊!緊接著就進入漫長的等待期,每天看著手機上那蝸牛般更新的物流資訊,這種感覺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酸爽”!

  從“雙十一”到今天,我終於看到快遞的影子了,此時覺得快遞小哥是那麼帥氣,即使他已經人到中年,但這也擋不住此時我對他在我心目中高大形象的讚美。長久的期盼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包裹,但當看到貨物的那一剎那,一股冷氣從腳底升起,一直到後腦勺,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是依然可以用一句廣告詞來形容我的感受——透心涼,心飛揚。“坑爹啊!”腦海中的第一句話。當我真的遇到賣家供圖和實物存在巨大差距時,心中仿佛有無數只羊駝呼嘯而過,捲起萬千塵埃,最後只能默默地念一句“淡定,淡定”。

  作為一個消費者,從有購買動機,到進行購買的過程,再到物流運輸,這前前後後花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可最後的購物體驗卻是極差的。這説明電商還需要極大的規範,比如賣家必須要提供正確的參考,不做錯誤的引導,如果圖片有處理痕跡,最起碼請像速食麵那樣子打一個“實物與圖片不符,僅供參考”的提示,這樣給消費者一個心理準備,買到後心裏的落差不會很大。照顧消費者心理這件事,于個人雖然是件小事,但是這種網購卻是一種群體行為,如果購物不高興的人數太多,會産生很嚴重的後果,不信你想想,比如一個家庭,不論男女主人,只要購物體驗不好,人一不高興,這就很可能影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國家和諧與民族昌盛的基礎和構成要素,更進一步講是維持世界和平與人類正常繁衍生息的重要保障,所以,這是需要國家和企業都應該高度重視的事情。

  以上觀點雖然有些誇張,但希望讀者在微笑中可以明白,關乎人民利益的事就不是小事。賣家供圖僅僅是電商規範中一個小部分,還有很多諸如品質把關,物流保障與應急機制,對假冒偽劣産品的懲戒措施和對消費者的補償措施等等。電商是一個迅猛發展的行業,現在像個孩子,可怕的是他還沒站穩就跑了起來,消費者其實像一位家長,現在是寵著養著電商這個“孩子”,但是咱們國人的傳統想法是“養孩兒為防老”,所以,消費者是希望電商企業可以儘快的成熟起來,最終成長為能夠少讓“家長”鬧心,還能為“家長”提供方便快捷且物美價廉的商品。(台灣網網友:毛豆)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