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義無反顧的救助更可貴

2017年11月17日 15:55:44來源:台灣網

  一位老人躺在馬路上,一名懷抱孩子的男子準備上前去扶。這是前幾天在貴陽貴安新區第三中學附近的馬路上發生的一幕,據視頻的拍攝者柏女士説,當時她和丈夫經過這裡,發現這位老人倒在道路中間。夫妻倆商量由妻子拍視頻錄影,丈夫去扶老人。可就在柏女士的丈夫和老人交流的時候,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有三名中學生跑過來,直接把老人扶了起來。(1114日《北青網》)

  在柏女士的丈夫和老人交流的時候,三名中學生跑過來,直接把老人扶了起來。這種結果實在令人意外,也讓人充滿反思。如果説拍照救人是一種美德,那麼這種毫不猶豫的施救更讓人感動,也更加令人敬仰。

  看到老人摔倒,首先考慮拍照取證,這種行為無可厚非,甚至可以認為是一種救助智慧,但是這種遲疑和猶豫卻很容易導致嚴重的結果,比如延誤救治,錯失最佳時機,可能加劇老人傷害,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因此,拍照救人看似一種無可厚非的自我保護,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相反,這種毫不猶豫,義無反顧的救助更值得肯定和讚揚。

  扶不扶曾經是令人糾結的社會問題,這主要因為,一方面,一些人缺乏急救常識,缺乏急救技能,看到老人摔倒,貿然施救,不僅於事無補,甚至可能導致老人二次傷害,出於這種心理考慮,一些人在看到老人摔倒後,才不敢貿然施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些人在扶起老人後,卻遭遇老人的誣陷和訛詐,這種現象嚴重損害著公眾的救助熱情和道德情懷,導致一些人對助人為樂充滿擔憂,甚至質疑,加劇著社會冷漠。在這樣的情形下,一些人就想到了拍照救人的辦法,先拍照存證,再實施救人,這樣就可以避免被誣陷和訛詐,這的確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雖然讓傳統美德有點變味,但是至少可以起到自我保護的效果。

  助人為樂是傳統美德,按照本意理解,就是看到有人遇到困難,及時伸手相助。也就是説,在實施救助時,是不摻雜任何考量的,是沒有任何擔憂和猶豫的,其出發點是純潔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施救,就是保護生命安全。可是,在現實中,一些人救人前首先考慮的卻是個人的利益。雖然這是社會背景下的一種無奈之舉,但是卻在褻瀆著助人為樂和見義勇為的本意。如果説,這種行為無可厚非,值得肯定,那麼那種不顧一切,義無反顧的施救更加令人尊敬,更加值得肯定和讚賞,也更加難能可貴。而這三名學生就是這樣,他們的出手相救,是出於一種純凈的道德自覺,這種道德是單純的,完美的,也許他們不諳世事,不能洞察人心複雜,也許他們不知道這種義無反顧可能給自己帶來的“麻煩”,但是正是這些“不知道”,才顯示出他們的單純和善良,才更加高尚和可貴。這與這對夫妻的先拍照再救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人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産生深刻的反思。

  當然,義無返顧扶起老人值得讚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危險,比如可能加重老人的傷勢等,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面加強中小學生的急救技能教育,使其在救助時能夠科學精準,另一方面可以及時撥打120110,通過專業力量來“扶起”老人。不管怎麼説,三位中學生義無反顧扶起老人,都是值得肯定和點讚的,也為每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審查課,雖然他們的措施有待提升和完善,但是這種天然的精神和品質卻值得弘揚,他們的“天真”之舉讓每個成年人慚愧和汗顏,如何維護社會道德,減少猜疑和猶豫,應該成為每個人思考的問題。(台灣網網友:朱雀丹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