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們需要這樣的中國“脊梁”

2017年10月23日 14:17:26來源:台灣網

  作為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將全身心傾注于這個“超級天眼”中。如今,貴州深山裏的FAST正慢慢張開“天眼”探索宇宙,而南仁東卻在9月15日因病去世。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打造中國天眼第一人的科學家。(今日頭條2017年9月23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説: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每每看到我國的重大項目或科學技術取得世界領先的或者突破的消息,國人都為之自豪。這裡,有億萬民眾長期奮鬥,艱辛拼搏,更有先驅奉獻,自力更生,不懈努力的辛酸。可以説,中國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眾多的“中國脊梁”。

  從中國“天眼”第一人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為國家事業而鞠躬盡瘁的可敬學者,感受到了一種激勵人的愛國精神。南仁東低調樸素,放棄國外300倍高薪,用一生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剛被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夢圓時他卻離去。

  中國的發展進步,無不飽含這些擁有優秀人格、高尚品德的科學家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我國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和壟斷,幾十年的時間上演了絕地反擊,這一切來之不易,離不開這些可敬可有愛的中國“脊梁”。比如世界頂尖地球物理學家、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的黃大年。今年5月,中國最高領導人親筆批示,要學習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毅然放棄國外工作機會,選擇獻身祖國的材料事業。逝世後,他將遺體捐贈給母校武漢大學用於醫學研究,感動了無數國人。

  黃大年院士、劉先林院士,殲20總師楊偉、遼寧號總師朱英富、神舟飛船總師戚發軔、東風31總師劉寶鏞、殲31總師孫聰、武直10總師吳希明,他們都這樣……

  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有了網際網路技術、大飛機製造、高鐵、核電、航母、航太、反導、高超音速飛機、石墨烯、可燃冰開採、超級電腦、量子技術等領先科技和突破。

  他們曾經為了國家、民族奉獻出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即便功勳在身,也沒有過多奢求,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依舊想著為社會做更多貢獻。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非凡的才華和勇氣,更是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們深藏功與名的偉大人格。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軍人、農民、科學家、醫生、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等各行業的人一起努力。雖然我們生活離不開物質,但我們不應該過度熱捧一些影視明星,崇拜高收入,幻想一夜走紅,擁有豪車名包、奢華居所。如果,我們如此世俗,如此懈怠,沒有為國家之復興出力,捨己報國之人,沒有那麼高尚的一點精神,那麼這個民族也終將會走向沒落,這是我們應該盛世之時所要警醒的。(台灣網網友:張雪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