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家談】回顧兩岸歷程 展望遠景

時間:2015-12-30 14:22   來源:台灣網

【編者的話】

  每一年,都是嶄新的。

  一年前,當嶄新的2015年到來時,她幸運地得到了兩岸共同的細心呵護。於是,我們在這一年見證了永載史冊的成就,收穫了為民謀福的成果。

  近日,由台灣網攜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共同主辦的“2015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活動(第11屆)正式啟動,要為這充滿了新驚喜、新難題、新挑戰的一年畫上句點。

  或許,這個句點還沒有達到你心中的完美,但它卻凝結有我們最真誠的歡笑、淚水與真心。所以,與我們共赴這場“2015大家談”的約會吧!我們期待專家學者們的“大家之言”,也青睞草根網民們的“大家之聲”。歡迎每一個“你”,與我們共同畫好這個“句點”。

2015回顧兩岸歷程 展望前途遠景

  2015年是中國海峽兩岸和平進展最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台灣網目前正在進行“2015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評選”解讀文章評選活動。

  2015年10月25日,是臺灣光復70週年紀念日,海峽兩岸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中華民族歷史上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以史為鑒、繼往開來,銘記歷史教訓、緬懷先烈功勳是重溫兩岸同胞並肩作戰、共禦外侮的記憶,更是為了從歷史得到啟迪,弘揚抗戰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塑兩岸共同記憶,增進國家民族認同,推動兩岸同胞攜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100公里海面上,西面與福建相望,東臨太平洋,面積35774.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自秦漢以來,歷朝歷代在此設置政府部門進行管轄。但近幾百年間,隨著歐洲殖民主義的海外擴張,臺灣也受到臺灣也受到西方海盜的侵略和掠奪。但隨著抗日戰爭的結束,臺灣又回歸祖國,雖期間曆盡波折,但不可否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往事並不如煙,青史豈容篡改。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回望歷史,重溫記憶,不難看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臺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休戚相關。只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不斷鞏固共同記憶,持續增添共同經歷,兩岸雙方、兩岸同胞才能聚同化異、心靈契合,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擁有雄厚的民意基礎,民族復興和兩岸和平統一也才能排除干擾、順利實現。兩岸雙方只有高度重視臺胞抗日鬥爭和臺灣光復的歷史價值,加強相關史實的研究、整理、教育與傳播,才能更好地傳承、弘揚臺灣抗日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式舉行。當地時間下午3時,習近平、馬英九同時步入會見大廳,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在響成一片的快門聲中,他們的手緊緊握在一起,共同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

  此時此刻祖國與臺灣的距離也隨著會面的深入又邁進了一大步,海峽兩岸的交流更加深入,關係更加友好。我們也相信,只要兩岸攜手共進,一致對外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和平發展道路,公在民族韆鞦,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致力於和平發展,致力於民族復興。民族強盛離不開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願,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一個團結而強大的民族才能在發展的過程中提高威望,贏得應有的尊重。

  臺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統則強、分必亂”,這是一條歷史規律。當前,兩岸關係正處於關鍵時期。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不被改變,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神聖使命。臺灣同胞要堅定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堅決反對一切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言行,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臺海和平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得而復失。

  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世界文明的中心從大西洋沿岸轉移到太平洋沿岸,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臺灣回歸祖國的懷抱,全中國實現徹底的統一也是人心所向,這是大勢所趨,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蒸蒸日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都更有能力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都更有信心解決兩岸之間的矛盾分歧,都更有條件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我們由衷希望廣大臺灣同胞牢記先輩夢想,順應時代趨勢,把握歷史機遇,凝聚兩岸同胞,攜手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意願。(台灣網網友:施夢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