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18到抗戰70週年閱兵:苦難中走向輝煌

時間:2015-09-22 17:19   來源:台灣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併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並由此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中國經歷了空前的危機,中華民族也經受最嚴峻的考驗。

  説到苦難,日本帝國主義踐踏中國14年,犯下滔天罪行,屠殺3500萬中國人民,致使中國狼煙遍地,赤地千里,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象。同時,日本法西斯給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痛苦記憶與心靈創傷。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軍將戰火燃燒在中國,在中國罪行纍纍:南京大屠殺屠殺中國軍民30萬、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大掃蕩、“鐵壁合圍”,每一個詞讀起來都不寒而慄。

  説到輝煌,“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14年的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打垮了日本法西斯滅亡中國的陰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華民族浴血奮戰,涅槃重生,經歷了由苦難走向輝煌的光輝歷程。左權、佟麟閣、楊靖宇、孫立人、戴安瀾、張自忠,每個名字都讓人肅然起敬。難忘“九一八事變”就是沒有忘掉中國的苦難,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

  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最能表現中國人民不屈不撓、不畏外侮的精神。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階層同仇敵愾,建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贏得了民族尊嚴。“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是對中國抗戰決心的詮釋。

  難忘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更難忘抗戰中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艱苦卓絕的抗戰精神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愛國精神歷久彌新。從“九一八事變”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是中華民族由貧弱到富強,今年的閱兵,展現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風采,同時也展現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以史為鑒的態度,在軍事和政治上,中國不稱霸不結盟,有勇氣、有決心、有能力保衛自己的領土和主權。

  以史為鑒,警鐘長鳴,愛好和平,面向未來。華夏兒女不要忘記屈辱,不要記住仇恨。英雄用鮮血換來中國的今天,新時期新階段,我們明白為什麼要時刻銘記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落後就要挨打”,要腳踏實地,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台灣網網友:程超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