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為民資上了一道“好菜”

時間:2015-09-08 15:38   來源:台灣網

  為貫徹國務院部署要求,深入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鐵路分類投資建設,日前,鐵路總公司出臺《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規範非控股合資鐵路建設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對進一步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促進非國鐵控股合資鐵路建設項目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9月7日 人民網)

  近年來鐵路總公司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出臺民資入鐵的相關政策,從全面開放鐵路投資與運營市場,推進投融資方式多樣化,完善社會資本投資的實施機制,進一步改善社會資本投資環境,加大對社會資本投資的政策支援,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等多個措施,到近日出臺《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規範非控股合資鐵路建設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鐵路部門鼓勵民資入鐵的誠意。

  雖然國家層面有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援,各地政府也有針對性地陸續推出了鼓勵制度,但是投資鐵路成本高、回報週期長、利益分配協調難、多年鐵路飆升的“虧損率”等方面,讓地方企業入資鐵路發展的步伐緩慢。

  “希望有錢人把錢投到鐵路上”,就要“破舊出新”,鐵路部門為了鼓勵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鐵路。此次出臺的《中國鐵路總公司關於規範非控股合資鐵路建設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不僅在民營鐵路建成後的運營方式上,鐵路部門給出了較大選擇空間,既可以委託鐵路運輸企業代管理,亦可由民間投資主體自管自營,鐵路在專業上提供技術支援。而且通過把鐵路建設項目的策劃、前期工作、資金籌集、建設管理、運輸經營、還本付息、資産保值增值等全過程交由出資人負責方式,完全釋放建設、運營權利,這本身對民資企業來講具有極強的吸引。若社會資金投資鐵路,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加上多方科學規劃,科學定價,一方面則可促進鐵路的基礎建設更進一步,使得整個既有鐵路網更加密集豐富;另一方面增加運能的同時,根據市場合理規劃運輸組織以及淡旺季調整短途城市圈列車開行計劃,既可以達到雙贏的目的。

  鐵路作為國企所擔負的社會公益責任,在安全與服務齊飛的狀態下,營業里程與營業額不成正比,鐵路經濟發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讓人擔憂。俗話説變則通,鐵路部門為了廣納資源,收益分享,建設鐵路,方便於民,多方得利的變革,出臺此次《指導意見》,再次為民資入鐵拋出橄欖枝,也為民資上了一道“好菜”。(台灣網網友:陳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