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腐心理從“小紅包”開始

時間:2015-08-20 14:57   來源:台灣網

  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天8時30分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陽寶華受賄一案。陽寶華曾任湖南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2013年5月退休。中紀委較早前通報其收受鉅額賄賂,與他人通姦。截至12時,庭審仍在繼續。(北京晚報7月14日)

  在我國人情交往中,過年、結婚、開業、生日等大小事中“小紅包”常常出現,禮尚往來演變成為了一種習俗,其根本目的是為節日添加色彩和氣氛。許多官員貪腐的案件之中,總能從中窺測到“紅包”的影子,這可成為一些黨員幹部腐敗墮落的誘因。

  作為表達人情世故載體的“小紅包”,折射出官員群體中某些普遍性認知錯誤,賄賂者通過紅包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貪腐官員利用手中權力嚴重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慢慢的“小紅包”被充作行賄人與受賄者權錢交易的工具,賦予大眾性、欺騙性、隱蔽性許多特點。

  在許多貪腐官員一開始對於“紅包”的認識僅局限于微觀的認識,覺得“小紅包”只是情感投資的合理産品,漸漸的走入貪腐的深淵。許多官員們的誤區讓他們深陷“溫水煮青蛙”的陷井,殊不知這些都是僥倖心理,其實質對貪污危害的認知缺少,對國家的黨紀國法認識嚴重偏差。

  面對銳勢不減得反腐浪潮,一些官員千方百計尋找制度縫隙,根據我國的《刑法》規定,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千成為了貪官僥倖心理的“安全線”。“單位要幹事,朋友要應付,生意要照顧”,通過紅包經營人脈關係,就算“紙包不住火的時候”,還可以做生意,掩耳盜鈴的頂風作案,自作聰明的貪官最終難逃法網。

  要讓官員們做到“不想腐,不敢腐”的精神境界,反腐倡廉的建設一直在路上。(台灣網網友:任俊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