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美食”來了 “安全”別説一句話就走

時間:2015-08-20 14:50   來源:台灣網

  炒海鮮、滷味、披薩、甜點、乾果……眼下,微信朋友圈的“熟人經濟”風生水起,服裝、化粧品銷售火爆,而細心市民發現,近日又有不少自製私房美食也加入到了微信行銷大軍,通過微信朋友圈發送一組組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圖片,再加上快捷方便的送貨到府服務,讓微信美食店舖在朋友圈中異軍突起。(8月5日西部商報)

  如果沒有“然而”,火爆的“微信美食”讓買家大快朵頤,讓賣家賺得盆滿缽滿,就此拉動一條新的産業鏈,那還真是“好”就一個字。

  然而有“然而”。據媒體報道:然而,記者注意到,在“微信美食”迅速傳播的同時,沒有營業執照、衛生條件無人監管等風險也令人擔憂。如消費者購買的美食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原材料進貨渠道是否正規、從業人員有沒有健康證、烹飪時的衛生條件是否達標、食品保鮮是否完善等等都無從得知,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很難維護自身的權益。

  眾所週知,中國的食品安全主要還依賴於監管。國家層面反覆強調,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作為新衍生的微信朋友圈“熟人經濟”之“微信美食”,目前國家暫未制定關於微信平臺銷售食品的監管法規,屬於相關部門“建議市民不要購買”的範疇。沒有任何執照,零門檻,卻監管,食品品質又完全靠自行控制,“微信美食”的安全問題也就可想而知。

  回味本山大叔小品中那句經典臺詞“你原諒我也來了,不原諒我也來了,原諒不原諒我都帶著誠意撲面而來了”,今天的“微信美食”何嘗不是“歡不歡迎接不接受都撲面而來了”。既然“微信美食”來了,呈現出火爆的節奏,法律法規、監管等安全保障是不是也該來了?

  到底怎麼監管?安全保障究竟在何方?我們顯然想聽到帶有思考性的回答,絕不是一句“建議市民不要購買”!“微信美食”來了,“安全”別説一句話就走!(台灣網網友:李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