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為滿足旅客需求,鐵路部門進一步優化互聯網和手機購票服務辦法,自2015年5月6日起,將通過互聯網和手機購票的時間由原來的開車前2小時以上,擴展至列車開車前30分鐘以上。
自從2011年鐵路的網絡購票服務推出以來,僅僅4年功夫就成長為旅客購票的主要渠道。如今,鐵路部門又對購票時間進行了延展,從原先的開車兩小時前可以購票,縮減至開車前的30分鐘,這就意味著乘客出行購票可以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不要小看這30分鐘的延展,它可以讓人們的出行方式得到很大的改變。比如說,有的乘客如果“臨時起意”要搭動車或高鐵出門,去火車站的路上就可以把票定了,然後在開車前的10分鐘之前進行支付,從而能夠順利上車。這就讓高鐵旅行的“公交化”成為一種可能,人們想“搭車”,就變成了可以隨時隨地,想去哪個城市,想要長途旅行,或者想起哪個城市的美食,在手機上提前半小時定個票就能完成這個小小的心願。這種變化放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世界那麼大,如今鐵路部門政策越來越好,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國鐵路版圖的快速擴大,拿高鐵來說,目前我國高鐵網絡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人們的出行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這種快速、安全、舒適的交通工具,網絡購票時間的延展,就是基于這樣一個深刻的變化。原先乘坐長途汽車旅行的人們,現在大量涌向了高鐵,因為它不僅相對票價便宜,而且其速度也是汽車所無法比擬的。隨時購票,想走就走,人們的出行方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來得如此“任性”。而且,從更廣泛的角度上來看,這對經濟的影響,對于社會資源的快速整合與節省,都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促進。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網絡購票時間的延展,這對12306網站來說也是一個大的挑戰,12306服務器需要處理的數據會因此而暴增。不過,既然鐵路方面已經正式推出了這項服務,那麼看來先前已經做過類似的模擬運算,應該是具有相當的可靠性的。如果說高鐵建設是鐵路方面響當當的“硬件”,那麼,12306購票係統就是最大的“軟件”,兩者只有相互依托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硬件”在變,“軟件”也要隨時跟著變。所以說,鐵路在“升級”,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形態也在跟著“升級”,而這一切的可喜變化是人們所真實看見的。(中國臺灣網網友:向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