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系統”能帶來秩序和穩定性,卻無法提高12306網站的承載力。而後者,恰是改善購票環境的治本之策
按照預售規定,19日起可以預定黃金周首日(30日)的車票,然而許多購票者發現,升級後的12306網站竟多出了一套“排隊系統”:許多用戶在完成購票流程提交訂單後,系統會發出“30分鐘排隊處理”的提示,且“排隊時間結束後不一定能買到票”。對此,許多網友流露不滿。記者體驗也發現,“排100分鐘竟等來一張無座票”。有關單位回應稱,排隊系統目的是為了減輕網站的暫態壓力,只在用戶訂購部分熱門線路時才會被激活。(9月19日《新聞晚報》)
中秋、國慶將至,與黃金周相伴相隨的,向來是大規模的人流遷徙。歸家、出遊,國人的太多出行需求,被壓縮在為數不多的、似長實短的時間內,也就難怪各種“一票難求”了。特別對乘火車而言,“購票難”之弊素來為人詬病。但客觀説來,從傳統的排隊購票,到電話訂票,直至最近試水“網購”,鐵路部門一直在朝著好的方向變革。故而,新設置的“排隊系統”即便尚待改進,本質上也還是對上述努力的承襲。
按照預想,12306網站加設“排隊訂票”環節,無疑是合乎邏輯的。倘若按序排隊,訪問者呈現線性、有序的狀態。之後,“有進有出”而非一哄而上,當然能“減輕網站暫態壓力”。只是,初衷雖好,卻無奈網友吐槽。短短一天,購票者的反饋意見,就如潮水般涌現。民輿憤懣所指,大致集中兩個方面:其一,“倒計時”程式耍賴,眼看即將清零卻又額外加時;其二,訂票成功與否難以判斷,苦苦等待卻可能“啥都不剩”或“訂非所需”。
用戶使用體驗不佳,12306網站的“排隊系統”,線上線下都面臨著極大質疑。如果説,從前的系統架構裏,網友們還能各顯神通,以不斷刷屏、重復提交等“能動”行為,形式上主宰著一己命運;那麼,增加“排隊環節”後,網購者就只能訴諸“人品”、聽天由命了。或許,這也是排隊系統,遭遇“反彈”的深層原因之一:人們不願意交出“主動權”,不願意在苦等、傻等中,聽由運氣、概率等不可抗力的生硬裁斷。
相比于盯著小小“倒計時器”,網友更信任滑鼠和鍵盤的力量,更認可舊有網購規則內,那種比拼耐心、速度和容忍力的“搶票遊戲”。現如今,秩序井然的“12306”反倒令人不適應,實際上還由於,它以增加購買者“不確定性”為代價,事實上剝奪了後者僅剩不多的“為自己努力”機會。其實,在能買到票的前提下,“12306”擁堵或流暢,都是網友的次要考量——所謂“排隊系統”,即便能緩解網站的壓力,于購票者來説也少有裨益。
多數時候,改良購票網站,與優化購買者體驗,是對等的事情。但事無絕對,一旦網站方,單純從降低“管理難度”角度出發,來主導種種技術端的改變,“脫離用戶切實需要”的情況就難免發生。那莫名多出的“排隊系統”,根本敗筆還在於,忽視了購票者的所思所想。而具體到操作層面,不經歷成熟的內測、公測,直接在“購票高峰期”登臺亮相,顯然也是有待商榷的。
12306網站添加排隊系統,固然是積極的舉動,卻摻雜了一抹“利己主義”色彩。而原本,理性商業倫理的要求是,“將用戶需求,作為終極的營運指南”。必須承認,“排隊系統”能帶來秩序和穩定性,卻無法提高12306網站的承載力。而後者,恰是改善購票環境的治本之策。(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