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農民賣核桃就是傳播正能量

時間:2014-10-31 17:32   來源:台灣網

  這幾天,一條“永和核桃圓孩子書屋夢”的微信在朋友圈裏流傳,永和縣副縣長程萬軍實名吆喝,幫農民賣起了永和的特産——核桃。為了讓微信更具説服力,程萬軍微信中使用一個承諾和三個保證—— 我們承諾眾籌項目成功結束後一週內發貨。(10月28日三晉都市報)

  一段時間以來,儘管反腐和群眾路線教育開展的轟轟烈烈,但是在網路上仍然不時出現“官員開房”“小三舉報官員”“百姓向官員下跪”等等新聞,似乎什麼新聞跟“官員”兩字沾上了邊,就沒什麼“好事”,眾多媒體也因吸引眼球、要點擊率的緣故,往往會迅速將其爆炒,網路上甚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對地方“官員”的負面情緒,一旦有此類新聞出現就會有各種言辭評論,看了令人五味雜陳。或許可以説,這是一些媒體在推波助瀾,或許也可以説,一些網路負面能量在刻意散播,但是,頻頻出現的“官員”負能量新聞又怎能給大眾以信任,又怎會被新聞媒體抓住眼球?

  所以,問題還是要從自身找。

  副縣長和核桃兩個詞彙本不搭邊,但就是因為這樣一條短短的新聞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永和縣副縣長給農民當起了宣傳員,叫賣本地核桃,要把這些賣核桃的錢用來給孩子們建書屋。

  誰説“官員”“只有”“桃色新聞”呢?這樣的新聞不抓眼球,卻暖人心,人們口耳相傳卻是出於真心,媒體予以關注是要烘托正能量。

  副縣長放下身段給農民賣核桃這就是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在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一個黨員幹部的本分。

  不要去怪媒體去煽風點火,不要去責怪網上輿論負面滿滿,黨員幹部如果能夠多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及,為群眾解決困難,幫群眾“賣一賣核桃”,又何愁“官員”二字的負能量不被扭轉呢?(台灣網網友:耐人尋味)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