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鐵路用速度連接生命通道

時間:2014-08-11 07:56   來源:

  8月3日16時20分左右,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從8月4日淩晨開始,達州、貴陽等站相繼對救災、救援列車進行編組挂運。8月4日18點20分左右,“救002”次列車順利抵達昭通火車站。成都鐵路局組織人員立即展開轉運傷員車準備工作。同時,內江車務段昭通火車站已緊急調集大型卡車13台、裝載機8台、叉車18台、吊車3台等大型機械設備,並組織100余名搶險人員參與搶險救災和轉運救災物資、傷員等工作。(8月4日成都鐵路局官方微博)

  從發生地震的8月3日的16時20分,到8月4日的18時20分,26個小時,49輛空平板車,一列經過特殊改造、適應轉運號傷員的救字號列車,還有42台大型機械設備,100余名搶險人員,這些數字串起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急而有序、忙而不亂的搶險鏡頭。一天一夜,看似時間充裕,可對於鐵路部門來説卻要爭分奪秒,組織好救援列車,從與災區相隔幾百公里的達州、貴陽等站開出到達昭通,並在昭通火車站調集大型機械設備、組織搶險人員搶險救災、轉運救災物資和傷員,這可不是一句話就可以辦到的事。

  雖然説鐵路部門多為倒班、輪乘制,同一個崗位人員,白班時夜班的人在家休息,有人出乘當班就有人退乘休息。但在緊急情況時,只有調動休息人員上線執行特殊任務。但在短時間內將人員集結到位,將車輛挑選檢修到位,保證人員素質過硬,車輛裝備良好,並保證列車一路暢通無阻,沿線車站也要按要求進行非正常狀態下的運輸組織調配。這需要的是強有力的生産組織和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鐵路部門的的確確有這樣一支隊伍。這支隊伍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則勝。在汶川地震中、在蘆山地震中,在內昆線、川黔線因暴雨斷道的搶險中,都充分展示了這支隊伍的過硬素質,在危急時刻和一次次嚴峻考驗中,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展示了這支隊伍的戰鬥能力和隊伍凝聚力。

  在這次魯甸地震中,這支隊伍同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的叫停有震感地區的線上運作列車,到迅速有序組織好救災人員和救災車輛、物資到達救災地點,用速度見證了其組織能力和鐵路人的凝聚力、業務水準。這和鐵路半軍事化的管理以及在災難面前的責任擔當密不可分。

  “地震72小時,時間就是生命。當災難來臨時,有愛才會有希望。”在抗震救災現場,所有搶險救災人員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就句話。在前方,戰士、醫生抓住每分每秒,讓傷者減少痛苦,與死神爭奪生命。在後方,更多的人在為生命通道的暢通而努力,他們的努力讓受災的同胞真切感受到:在災難面前,不要怕,今天我們的心始終在一起。(台灣網網友:胡婷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