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改名 企業“聯姻”並不“八卦”

時間:2014-04-30 13:59   來源:台灣網

  4月28日起,南昌西--廈門北D6523/6528、廈門北--上海虹橋D3204/3203動車正式冠名為“綠滋肴號”。(4月29日今視網)

  作為商品廠家能攀上一家“名門望族”“聯姻”,無疑是夢寐以求的好事。然而,一向不出“閨房”的鐵路部門,近日的“綵樓招親”自然會引來不少人“追求”,綠滋肴先知先覺和反應迅捷抱得“美人歸”,引來了網友一片熱議。

  其實,出讓冠名權,不是什麼新鮮事。清華大學教學樓被冠名為“真維斯樓”,曾一度為輿論焦點。作為高等學府過於商業化,筆者也是持反對意見,畢竟走進象牙塔和走進“試衣間”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至於,動車冠名倒覺得無傷大雅,畢竟是企業之間的合作,大家的目的就是實現共贏。

  首先,我們買到的火車票依然會顯示應有的車次號,斷然不會顯示“D綠滋肴”吧?不會影響旅客乘車,票還是那張票,車還是那趟車,而乘客一如既往就可。其實,列車冠名早有出處,如筆者見過如“井岡山號”普通列車,只是這次改名的是“白富美”,更吸人眼球罷了!

  再者,動車冠名不影響乘車的情況下,能多了解一些地方特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而且,不再是千篇一律“和諧號”的稱呼倒也別致,如有出行頻繁的旅客玩去可以收集更多的“號”的火車票,或許會頗有一番情趣。筆者倒是期待更多新奇的名字出現,看看企業間“聯姻”擦出更多“愛的火花”。

  鐵路部門自去年改制變身企業,那麼和綠滋肴攜手走到一起就並不“八卦”。後者借動車這股公共資源,藉以擴大影響提升知名度,前者亦可獲得利益,打造共贏局面就是商家“王道”。同時,綠滋肴作為江西土特産第一連鎖名店,搶的“繡球”以後肩上也承擔了更大社會責任,相互“攀附”大家都“傷不起”。

  在過去,鐵路“特殊符號”太多。所以,商業開發的步伐邁的不開。現在作為企業身份來説,合理地開發企業本身的無形資産具有積極意義。這次出讓動車冠名權是一次不錯的步調,説明鐵路部門在企業化進程中又邁一步,亦是走向市場,走向商業化運作的新起步。(台灣網網友:王浩)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