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羊雜”來歷不明的背後有啥貓膩

時間:2014-04-08 18:42   來源:環球時報

  315前夕,瀘州市龍馬潭區禧羊羊羊莊被瀘州市食藥監局查出問題,執法人員現場發現回收油、過期調料、違規食品添加劑和來歷不明的“進口羊雜”等。在本報報道後,瀘州市食藥監局曾專門約談該餐飲店負責人,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24日,瀘州市食藥監局向該餐飲店下發《行政處罰意見書》,擬依法對禧羊羊?羊莊罰款4萬元。(3月27日《華西都市報》)

  餐飲店為謀暴利鋌而走險,偷偷的使用回收油、過期調料、違規食品添加劑和來歷不明的“進口羊雜”等,被執法部門檢查發現後,給予了罰款和批評教育。表面上看此事處理的應該是大快人心,並到此為止,因為,主管部門伸張了正義、無良商家受到了處罰。可是,僅僅處以罰款了事,能否真正贏得群眾的拍手稱快?是否存在避重就輕呢?

  因為在此事件中,店主對於回收油、過期調料等都能説出個所以然,為何唯獨對“進口羊雜”的來源閃爍其詞,最後在市民和網友的質疑中以“不知是何人送來的”這個十分蹩腳的理由搪塞過去。而令人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當地的主管部門貌似也欣然接受了“來歷不明”這個不是理由的理由,最終以罰款4萬元“鳴金收兵”,交過罰款以後,這家餐飲店又“重整旗鼓”,並在當地媒體上打出了“誠信經營”招牌,欲求“收復失地”。

  而來歷不明的“進口羊雜”就這樣被人選擇性的遺忘,最終不了了之,“來歷不明”也就成了這次“進口羊雜”逃避打擊的“擋箭牌”。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相信用不了多久,“進口羊雜”就會換個“馬甲”繼續堂而皇之的出現我們的餐桌上。

  若想杜絕“進口羊雜”捲土重來,就必須追本溯源,順藤摸瓜,徹底搗毀製造此類食品的窩點,只懲罰銷售的商家,顯然有舍本逐末、避重就輕之嫌。打個比方來説,“毒假食品”的製造者相當於買兇殺人,而銷售的商家就是被買的“兇”,所以處罰的板子不能只打被買的“兇”,而忽略了背後的買兇的人。因此,希望當地的主管部門應該好好查一查,看看這批來歷不明的“進口羊雜”背後到底藏著什麼“貓膩”,徹底排除食品安全的“危險源”才是我們老百姓樂意看到的結果。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切身利益,只有對製造、銷售“毒假食品”的企業、商販堅持“從嚴、從重”打擊手段,才能確保我們每一個人“舌尖上的安全”。(台灣網網友:雷鷂)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