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狀元流浪憑啥整個縣丟臉?

時間:2014-02-12 15:17   來源:台灣網

  在找過數十家網吧後,55歲的劉國華(化名)終於在通錦路一家網吧,找到了正埋頭打遊戲的兒子劉寧(化名)。八年前,劉寧以近650分的高分,成為涼山某縣的理科狀元,順利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四年前,劉寧大學畢業,卻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開始沉迷網路,四處流浪。為此,他的父親在電話裏罵他給整個縣丟臉。(2月10日《成都商報》)

  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流浪街頭,兩種境況兩重天,似乎很難將兩者之間劃上等號,但現實就這麼殘酷。因此,家長接受不了,覺得兒子給家人丟臉,給整個縣丟臉。人們理解父親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卻不能認同他這種邏輯和表達,兒子流浪,是因為尚未理解人生意義,即使丟臉,也是丟他個人的臉,憑啥丟了全縣的臉,難道該縣推選他的兒子當形象代言人了?

  8年前的狀元,只能説明當時成績優秀,而成績好壞又有許多偶發因素,曾經的輝煌,只能代表過去。人們常説,好漢不提當年勇。如今時過境遷,不同時代所比的內容已經不同,當年比的是求知本領,現在比的是生存技能。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跟不上時代,只能被社會淘汰,管你是狀元還是榜眼。

  當年狀元,如今流浪,有人習慣會將此歸結為教育評價制度,其實,國家已在逐步淡化狀元色彩,高考不再公佈狀元、政府不再獎勵狀元,都是在向社會發出強烈的改革信號,可是,一些人仍在做著狀元夢,把狀元當作高人一等的身份。在劉寧父親的內心,一定認為兒子是狀元,就應該有個與之相適應的體面工作,覺得每一扇幸運之門都應該向他的兒子敞開。否則,就怨兒子丟臉,或怪上天不公。

  現實中,狀元不“狀”,高分低能,並非特例。狀元流浪啟示人們,別再神化狀元,該是把狀元請下神壇的時候了。對狀元來説,要想永保狀元本色,就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而要強健體魄,提高技能,在創業和人生之路上再創輝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向老舍學習,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期許。老舍曾對自己的孩子説:“只要你們有一技之長,能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就行了。”反觀我們的一些家長,是否對孩子要求太過嚴厲,標準定的太高?。(台灣網網友:葉傳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