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知抗戰紀念日讓誰尷尬?

時間:2013-09-04 14:35   來源:台灣網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不少年輕人對此並不了解。記者來到河南洛陽市洛龍區的一所高校,隨機採訪了20名大學生。“你知道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哪一天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大部分同學表示不知道,有同學提出“你可以百度一下”,有同學表示“中學歷史太久遠,已經忘記了”。(9月3日《大河報》

  抗日戰爭,對於國人來説,是一段悲慘的經歷,居心叵測的小日本把戰火燃遍了華夏大地;抗日戰爭,對於國人來説是一段自強的戰歌,英勇無比的中國人把侵略者趕回了他們的老家。有些東西不僅不能忘記,更需要銘記在心間。抗日的硝煙早已經飄散,但是,我們心中的硝煙卻真的不能走遠。

  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忘記我們受到的屈辱。然而,現實生活之中,還有幾個人能説的出抗戰勝利的日子呢?説不出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就連很多成年人也是説不清楚的,也只有經歷了那段歷史的老年人會因為痛徹心扉,而不會忘記吧。

  孩子們説不出抗戰紀念日,真的不能埋怨他們,該埋怨的是我們。是我們在燈紅酒綠中,在金錢至上中,在泛娛樂中,忘記了我們本該牢記的東西。這首先是和社會環境有關係。來看這麼幾條曾經尷尬了我們的新聞:某地為了建設新城,竟然將一個小型抗戰紀念館拆除,理由是發展經濟;還有一個地方在開發房産的時候,挖出了大批日本人留下的炮彈,市民呼籲把此處保留下來,停止開發,竟然無人響應,理由則是造福市民;還有近期被曝光的雲南飛虎隊墓地白骨遍野的新聞。這樣的事情僅僅是尷尬嗎?不,這就是一種忘記,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被金錢的霧霾籠罩的結果,籠罩了心,也籠罩了我們本該明亮的眼睛。

  社會環境使然,讓孩子們更加輕視了那段歷史。而還有一個方面則是教育的缺位造成的。在我們70後那代人的課堂上,老師講授抗戰歷史、抗戰故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如今還有多少課堂正兒八經的講授那些歷史。隨著這幾年教科書的改版,反應抗戰的課文在語文教科書裏更是少了,也就在歷史書裏還有些篇章。可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的是,歷史課程就是一門副科,在考試的時候佔不了多少分數。沒有了分數的吸引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會太重視的。我們可以風風火火的考孩子的“哈嘍”,為什麼就不能考孩子的抗戰知識?沒有了對那段歷史的清晰記憶,再好的人才,也是缺少顏色的。

  當問及抗戰紀念日,有孩子説“你去百度呀”,這是一種尷尬還是一種傷痛。“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中、美、英、蘇四國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這段文字來源於筆者的一部書籍,我更希望這樣的內容不僅可以百度到,更可以在教科書裏看到。

  記住不是記仇,記住是為了更好驚醒自己。我們能記得住情人節,更應該記住這個特殊的日子……  (台灣網網友 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