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政客熱衷臺北選戰背後的算計

時間:2013-09-04 14:07   來源:台灣網

  臺灣臺北市長明年即將改選,作為向來藍大於綠,國民黨穩拿的臺北市,卻引來綠營多個政治人物競逐。目前已有呂秀蓮、柯文哲、許添財、蘇煥智等人傳出有意願參選。在和國民黨潛在候選人的對比調查中,更有蔡英文出列。臺北市真的要“改天換地”了嗎?眾多綠營政治人物競逐臺北市長背後説明瞭什麼?

  綠營政治人物競逐臺北市的確比往屆意願和熱情更高。但這並不表示綠營政治人物對拿下臺北就有足夠的把握。綠營政治人物熱衷臺北市,也只是“虛熱”,截止目前真正能夠和藍軍政治人物一較短長、有威脅的大佬級政治人物,比如蔡英文、蘇貞昌等還沒有浮上臺面。

  而僅從已經有意願和被有意願參選臺北市長的綠營政治人物看,也多是過氣的政治人物。呂秀蓮儘管曾經被列入民進黨四大天王,並有女性的優勢,但其政治孤鳥的個性和缺少派別支援的背景,已經讓其逐漸被邊緣化。其他諸如許添財、蘇煥智從臺南轉戰臺北,並非都是對自己特具信心,而是通過選舉避免自己的影響力的迅速衰退。

  綠營二線政治人物參選必輸的地盤臺北市,體現的是政治上的權術和個人政治生命增加能量的策略。

  其一,這些先跳出來表示有意願參選臺北市的綠營政治人物,自行選擇綠營的大本營,不會犯民進黨的大忌。臺北市本來就被認為是藍營的。主動提前選擇臺北市,不但不會不被看做搗亂,還會看做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勇氣。

  其二,自行選擇臺北市,不管最後會不會被認可,都可以在最後初選中抬高自己的政治價碼。而競逐臺北市的過程本身,對自己的政治能見度都是一個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其三,從側面反映了民進黨內部山頭林立、沒有“家長”,缺少強有力的統領力量。

  從整個選戰形勢“大勢”分析。一方面,綠營判斷藍軍在臺北市的領先優勢已經大大縮小,這就給綠營很多二線政治人物更多嘗試的衝動;另一方面,綠營政治人物對臺北市競逐激烈,凸顯了民進黨失去政權之後的焦慮。國民黨連續執政,大大擠壓了綠營政治人物的政治生存空間。無法連任的南部政治人物,在南部其優勢地區固然難以搶到位置,在北方也只能以進為退,瞄高走低。

  綠營政治人物多人儘管對競逐臺北市表示了意願,但到目前為止都是一些無需計算成敗都能夠成全自己的過客。真正能夠一較高下的人物,尚在後面。綜合形勢可能會讓藍綠在臺北市的差距縮小,但並不表示藍大綠小的局面已經扭轉。所以,蘇貞昌、蔡英文等大佬級的政治人物,對競逐臺北市不見得比2010年熱情來得更高。這不僅僅是沒有拿下臺北市的足夠信心,也攸關2016年的佈局。臺北選戰搶先火爆,出現如此局面,已經足以引起藍營的警惕。(台灣網網友 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