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困窘誰來解?

時間:2013-07-26 14:17   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如何走出困窘?只能是解鈴還需係鈴人,要靠自己來解決,最終走出困窘,實現自我發展。

  一、放棄“臺獨”,是民進黨唯一的出路。大陸的發展為世界矚目,當今的大陸已不再是30年前的大陸,隨著祖國大陸綜合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贏得了更多的主動權。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和平發展成為兩岸民意的主流,贏得了兩岸民眾的普遍支持和擁護。在祖國大陸綜合實力大力提升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的形勢下,有形或無形間打擊了島內“臺獨”勢力的發展,“臺獨”勢力被邊緣化,其發展空間被空前擠壓。可以這麼說,在這一大的形勢與環境下,“臺獨”已成為昨日黃花,日漸萎縮,如同兩岸和平發展大潮中一塊小小的礁石,無法阻擋和平發展的巨輪暢通于兩岸間。因此說,“臺獨”沒有出路,“臺獨”更無法阻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民進黨只有放棄“臺獨”理念,修改“臺獨”黨綱,在堅持“一個中國”的框架下,才能步入與大陸正常交流合作與發展的軌道上。這也是民進黨從根本上解決大陸政策的困窘。只有解決了這一根本問題,其他任何問題均能通過溝通協商,得以解決。

  二、順應形勢,是民進黨發展的關鍵。民進黨放棄“臺獨”,這是首要做的事,也是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潮流而為之的明智之舉。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下,“臺獨”是逆流,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自然受到打壓,自然被邊緣化。民進黨也只有放棄“臺獨”,其兩岸政策向中間靠攏,靠提振臺灣經濟策略,才能讓臺灣人民重新對其放心和信賴,才能有機會重新執政臺灣地區,尋求更大的發展。

  正如在香港訪問的臺南市長賴清德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臺灣與大陸是一水之隔,這樣的交流是再正常、再普通不過。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形勢,已深入人心,包括民進黨內的一些政要,也都在轉變思想,抓住兩岸和平發展難得的機遇期,搶佔大陸先機,尋求更大的發展。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家二代囊括“立委”、民進黨“中評會主委”、“中常委”等重要黨公職的薛淩家族,陽信融資租賃公司在上海揭幕,薛淩與其子、民進黨中常委何志偉出席開幕式。這與該黨激烈抵制兩岸服貿協議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民進黨內各路人馬都在積極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為何民進黨中央和蘇貞昌不能順應?一個政黨或者一個人,若想有大的發展,必須順應當前的形勢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民進黨要發展也是如此。(中國臺灣網網友:劉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