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兩個務必”精神,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

時間:2013-07-16 10:57   來源:台灣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蓬勃開展之際,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省委書記周本順、省長張慶偉陪同下,來到他聯繫的河北省。在正定縣、平山縣西柏坡、石家莊市區,總書記深入農村、機關,與各級幹部和黨員、群眾座談,實地調研指導我省(河北省)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新華網 7月15日)

  兩個務必的提出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後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個務必”仍然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共産黨要永葆先進性,始終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走好“趕考路”,必須時刻牢記“兩個務必”,警鐘長鳴。

  弘揚“兩個務必”精神, 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必須抓好學習。首先向書本學習。向書本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做好工作、推進發展的根本遵循。其次要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我們黨不論在戰爭年代、革命時期和改革發展階段,一直堅持和發揚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傳統,堅持在群眾中吸取營養和智慧,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再次要向實踐學習。實踐是認識的標準。人的認識是不是具有真理性,以及真理性的含量是多少,都不可能對照書本來檢驗,也不能依哪個人來説是對的還是錯的,歸根結底要實踐來檢驗。

  弘揚“兩個務必”精神, 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必須搞好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認真搞好實踐,就要出問題,走好“趕考路”就無從談起。一是容易出本本主義的問題。只知道從書本出發,生搬硬套現成的原則、概念、原理、理論去處理問題,視書本為聖經,遇到事情只到書本裏去找答案,找解決方案,拒絕調查研究,拒絕社會實踐等。二是容易出經驗主義的問題。從個人的經驗出發,從老皇曆出發,把過去的經驗、把局部經驗當做普遍真理。新時期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經驗的産生有當時、當地的條件,時機不同,照搬照套個人的經驗、過去的經驗、局部的經驗來解決新形勢、新情況下的新問題,一定是要犯錯誤的。三是容易出官僚主義問題。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瞎指揮,主觀臆想,不從實際出發,不向實踐學習,就靠自己的頭腦在那裏冥思苦想。結果到實踐中一試,問題成堆,解決不了。

  弘揚“兩個務必”精神, 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必須梳理思路。一是要梳理好如何發展和改革的思路。新的歷史時期,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出現給我們帶來新的思考和新的考驗,如何立足實際,深入群眾思考改革和發展,將改革紅利讓人民共用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梳理好服務群眾的思路。必須及時轉換思維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在感情上親近群眾、在思想上認同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就必然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只有堅持群眾路線,保持魚水般的黨群、幹群關係,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夠真正得到體現和維護,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才會更加牢固。

  弘揚“兩個務必”精神, 走好新時期的“趕考路",必須認真答卷。以德為先是前提。克己奉公是不容忽視的考場紀律,人民群眾就是最鐵面無私的考官。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規範,是在這個考場中坐下去的基本前提。要常修為官之德、政治品德、思想道德。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民群眾這個考官,敬畏人民交與手中的權利。行使權力,做出決策,要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謹言慎行,清正廉潔,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要牢記宗旨意識。黨員幹部要堅持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始終圍繞服務於民這個宗旨答題,確保自己的所作所為合乎規矩,杜絕為所欲為,離題萬里。本領過硬是基礎。不斷夯實自身的基本功,平時做好功課,打好基礎。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是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持一顆初學者的心,銳意進取,充滿求知欲,謙虛的向歷史學習,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多下功夫、做功課,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奮發有為是根本。要想從人民群眾手中拿到高分,就必須在社會這個大考場中真正做出實績,針對時代所出的考題拿出足以服眾的答案來。踏實肯幹,求真務實,有所作為才能贏得群眾和歷史的青睞。

  當年黨中央、毛主席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從此踏上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征程。“進京”之路已走完,然而“趕考”的腳步從未停歇。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考試、不斷交卷的歷史。我們每一名共産黨員都是身處其中的考生。趕考在路上,新形勢、新任務下,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考出無愧於心、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優秀成績是當前的黨員幹部應該思考的問題。 (台灣網網友 圖八木)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