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作風實踐群眾路線,黨與群眾心相連

時間:2013-06-26 13:48   來源:台灣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開專門會議,全面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回顧總結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聯繫思想實際和所分管地方部門單位的工作實際,分析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研究提出加強作風建設的措施及有關制度規定。(6月25日  新華網)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曾用“腐敗可以亡黨亡國”來強調反腐防腐的重要性,近日,在中央政治局專門會議上又指出“作風問題是腐敗溫床”,道出了作風建設的重要意義。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中央政治局國家領導人無一不是帶頭踐行,各地也貫徹執行,在改進會風、文風,遏制鋪張浪費的吃請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從十八結束至今,中央政治局成員的以身作則為全國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數月前,中紀委對部分執行八項規定不到位的地區進行了通報,用行動打破了部分群眾“八項規定一陣風”的錯解。近期,中央發出展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號召,密切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黨的執政根基。轉變作風和堅持群眾路線,這都是群眾心中所期望的,而從中央政治局成員帶頭轉變作風到實踐群眾路線看來,無論是以什麼形式開展,也始終都是與群眾“心相連”。

  事實證明,以身作則才是上行下效的最佳“領導力”。領導幹部的威信不是源自於手中的權柄大小,不是取決於能否左右逢源的人際交往,而是積聚于領導幹部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實際言行。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身邊人和下屬的言行,以自身實力和人格魅力打造“領導”核心力,讓人們信服於自己,支援自己,從而自覺自願的根據自己的言行去做事,這才是“領導”的最佳方式,而不是用權利去震懾人們按要求做或是用利益誘惑人們遵循要求做。在諸多事實對比之後不難發現,這兩種領導方式不僅會有截然不同的最終效果,也會在“持續力”上表現得差別明顯,前者明顯優於後者。諸如“最美基層幹部”菊美多吉,用他的敬業愛崗和心繫群眾的實際言行鼓舞了扎拖鄉的全體幹部,他雖離世,但與他共事過的幹部無一不是受他的影響,也想他一樣,把為群眾辦實事烙到心裏,落到行動的。類似的還有很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才是達到上行下效“領導效果”的最佳途徑,中央政治局成員在作風轉變和實踐群眾路線等方面帶頭表率,無疑會在全國的黨員幹部隊伍中掀起一股摒棄奢靡作風,鞏固親民姿態的“自省、自查”熱潮。

  實現群眾願望,始終與群眾在一起。如今全國都在為實現“兩個100年”目標和中國夢齊力奮鬥,習總書記指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要同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緊密結合起來,這同樣也是實踐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注意的。在筆者看來,對群眾路線最實在、最實惠的實踐方式,莫過於把黨員幹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與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對接了,黨員幹部在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實踐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也是避免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化的最佳方法。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不一定是黨員幹部頻繁的出路群眾之中,而是在了解群眾需求之後,黨員幹部的心裏始終想著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想著如何提高群眾的生活水準,實現群眾願望,就是對實踐群眾路線最好詮釋,也是對實現“中國夢”的最好詮釋。

  從中央政治局成員轉變作風到群眾路線,其實都是一樣的實質內容,都是為了鞏固和加強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都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群眾需求,實現群眾願望。與群眾站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心在一起。(台灣網網友 何奉芹)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