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並重方可實現中國夢

時間:2013-03-18 13:31   來源:台灣網

  3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堅定地表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

  習近平的上述表示,鮮明地體現出了民本思想、德治理念。

  與之相應的是,在2013年3月17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汪洋、馬凱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時也明確指出:“在我個人的經歷,在讀書、做事、文化熏陶當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九個字不是什麼典籍的原話,是我的心得。我堅信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

  而在同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講話中強調道,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主要任務。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我們黨、國家和人民得出一條重要結論,就是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顯而易見,作為中央最高層面,對於如何實現中國夢具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那就是:“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換言之,德法並重方可實現中國夢。

  但是,長期以來,不少中華兒女誤以為只有法制才是實現中國夢的惟一法寶。其實,無數的事實不斷地證明,“沒有道德支撐和約束的法律,一般而言只能是某些公權力掌握者手中的玩具和魔棒。”

  對此,“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所長、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也曾經直言道:“一個不想殺人的人不是因為畏懼死刑才不去殺人,而是因為受到道德制約;反之,一個想殺人的人,即便刑法規定有死刑,也不會打消殺人的念頭。”

  誠然,早在21世紀伊始,“以德治國” 之中央號令,就已經面向全中國發出了。 可是直言不諱地講,10多年來,跟“依法治國”之方略的落實相比,“以德治國”幾乎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正因為如此,所以溫家寶于2011年4月14日在同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時才會講道:“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但是,令眾多羲黃子孫感到遺憾的是,包括一些社會精英和決策者在內的不少國人至今依然忽視道德之力量,而過於迷信法制。

  不過,值得全球億萬羲黃子孫欣慰的是,作為中國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和新一屆政府,已經將“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 與“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之德法並重的理念鮮明地書寫在了共和國的旗幟上;而富有智慧的中華兒女一定會儘快地讓“德法並重方可實現中國夢”之理念成為民族的共識。是故,我們堅信習近平所講,而全球億萬羲黃子孫翹首百年的“中國夢”一定能夠早日成為現實。(台灣網網友 羅豎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