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插話”才能聽到“實話”

時間:2013-03-07 15:51   來源:台灣網

  今天上午,李克強副總理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講話過程中提到城鎮化時,基層代表肖安江插話,一口氣提了五條建議。眼看會議時間所剩不多,一旁的工作人員幾次想出面提醒這位代表。李克強則出面阻止工作人員:你們別干擾他,他是人民代表,享有法律保護的發言權,讓他把“錦囊妙計”講完。(國際線上 3月6日) 

  在別人交談過程中插嘴講話,常常被認為是一種不成熟、不禮貌、不理智的行為,尤其領導在作“重要講話”時,如果下屬插話,往往會惹得領導不高興。過來,我們習慣了在形形色色的交談和大大小小的會議中,領導是主角,下屬當觀眾,領導口若懸河,下屬只聽不説,領導孤芳自賞,下屬點頭稱道。屏聲靜氣地聽領導講話、記好領導發言、領會領導意圖,已經成為了下屬的一種工作模式,也成為了職場的一種規則、一種風氣。只是此風盛行,領導既聽不到真話,也摸不準實情,既顯得領導不民主,又疏遠了上下關係,還阻礙了工作開展,危害不小,必須改進。

  按説,像全國兩會這樣高級規格的會議,有李克強這樣高級別的領導出席,高度重視是應該的,該哪些人發言,該説什麼話,該講什麼,按過來慣例,應該事先有了安排。所以當基層代表抓取難得一次的機會,暢所欲言、滔滔不絕地向中央領導人彙報工作、展示“口才”時,工作人員覺得這個人真不識時務,準備提醒他。李克強卻強調“別干擾他”,認真聽取他的“錦囊妙計”,真正難能可貴、讓人感動。這是對基層代表的理解、支援和尊重,正如李克強鼓勵來自湖南省貧困地區的楊娟娟:“你我都是人民代表不用緊張”,也是中央領導人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實際行動,既展示出一個國家領導人應有的胸襟氣度,也打破長久以來的積習,給中國會議模式帶來一股清新風氣。

  時下,我們最難聽得到的是真話,許多人不肯説,不敢説,關鍵還在於一些領導不想聽、不願聽。實踐證明,允許“插話”才能聽到“實話”,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否則就會造成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脫離實際。有一個故事,説一位教師上《我的戰友邱少雲》這課,當課有條不紊地進行到二十多分鐘時,突然一名男生站起來插嘴道:“邱少雲離敵人只有60米遠,敵人講話的聲音都聽得見,就連戰士咳嗽一聲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發現,為什麼邱少雲身上的棉衣燒著了,戰士們都聞到了棉布焦味,而敵人沒有聞到呢?”面對學生的“突然襲擊”,這位教師顯然十分尷尬。為了給自己找臺階,顯示自己的權威,他板著面孔説:“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要隨便插嘴!”於是大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聽,以致後來,這位教師在板書時將“挪動”寫成了“挪雲”,全班五十多人竟無一人再敢站起來“插嘴”指錯。其實老師就是領導,學生即為部下,如果總自以為是,不允許別人“插話”、不虛心聽取意見和建議,就會造成失誤,甚至錯誤。

  當然允許“插話”自然不是亂講話,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在適當時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領導幹部在作“重要指示”時,要學會和習慣被別人打斷,不僅允許別人“插話”,還要鼓勵別人多説話,講真話,説實話,聽得進逆耳忠言。只有這樣,才能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收到有價值的建議,也才能把工作按實際做,把任務做實際。(台灣網網友:吳展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