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假記者的“藤”能摸出真問題的“瓜”

時間:2013-02-21 13:44   來源:台灣網

  不久前,連雲港市的蔡先生從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之後應聘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很是不錯:每天各地轉轉,不用幹活,但是有吃有喝,而且還有錢拿。這究竟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呢?原來他被一名叫李德勇的人招為了“記者”。李主任通常帶人在江蘇、山東、浙江一帶活動,每到一地都會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比如到了開發區,問徵地手續問題,到了企業問環境保護問題,到了鄉鎮政府就問農民負擔問題,如果對方給錢稿子就不登報,很多地方拿錢消災。 (2月20日《新華日報》)

  山西省的假記者曾經名聞全國:有不少人上午還在擺小攤、賣燒烤,下午就跑到突發事件現場採訪去了。這些假記者什麼人都敢敲詐,包括政府機關和公安機關也不例外。我們在痛恨假記者的同時,也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誰給了假記者的生存空間?

  一是遮遮掩掩的有關部門。一件公眾事件出現後,有關部門不是迅速及時準確的發佈資訊,而是想法設法封鎖消息,就算有公眾不斷通過微博、論壇一再追問,仍是遮遮掩掩,好像怕別人知道真相似的。就如懸賞10萬徵集排污線索的濰坊環保局一樣,不是就怕焦點訪談的來採訪嗎。這些機關最怕記者。

  二是問題多多的機關幹部。一些人在工作中不是想著如何為百姓服務,二是凈幹些黨紀國法不允許的事情,收受賄賂、包養情婦、購房資産。房叔、表叔、雷政富,這些幹部最怕記者。

  二是並不光明的黑心商家。被假記者敲詐的多是小企業、小作坊、黑心煤礦等,他們在自己的生産中本來就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心事不是用在如何提高産品品質上,而是一味的花錢封鎖消息,引來假記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些企業最怕記者。

  如果我們的機關都是按照國家的要求在為人民服務,我們的企業都是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在生産創業,別説假記者來了,就是真記者來了又何妨。假記者能成功敲詐的也就是這樣的群體。

  在查處假記者的同時,不能對假記者背後的真問題玩刪除和清空。假記者的背後就是真問題,更是一條好線索,這裡有反腐線索,有違法線索,更有排污線索。順著一條條假記者的藤,就能摸到真問題的瓜,看看都是哪些人在往假記者的車裏塞錢塞東西,看看是誰在“拿錢消災”?不能查了假記者就搞到此為止了,而忽視了假記者背後的真問題。

  把這些讓假記者賴以生存的土壤整治好了,我們的官員、商人都能乾乾淨淨、規規矩矩的做點事情,腰桿自然就會硬朗起來。沒有了惡臭的垃圾堆,蒼蠅還會來嗎?(台灣網網友 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