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比基尼系數爭論更緊迫

時間:2013-01-21 13:08   來源:台灣網

  國家統計局18日首次發佈2003年至2012年的全國基尼系數,分別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基尼系數是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計算出來的系數,用於反映一個經濟體的財富分配和貧富差距狀況。該系數介於0和1之間,數值越小財富分配越合理,數值越大貧富差距越大。國際上通常用0.4來作為警戒線。

  記得去年,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就曾説,目前中國居民收入方面的調查是城鄉分開的,基尼系數也是城鄉分開的,發佈全國統一的基尼系數有待於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這次全國基尼系數得以發佈,説明“城鄉住戶調查一體化”這個技術性難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不幸的是,這次數據的發佈,引發了眾多網友和經濟學家的調侃和嘲笑。

  調侃是不無道理的。首先,這個數據和民眾的現實感觀差異太大。按照這個數據,雖然每一年的系數都大於國際警戒線0.4,但四捨五入下來也就0.5。而有鋻於中華民族是個勤勞勇敢、任勞任怨、忍耐力超強的民族,0.1這樣的差距應當也不會引起什麼大問題。但現實割裂是相當嚴重的。一方面是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另一方面是每月工資不夠買半平米房。這樣的差距,我想用0.1這樣的系數之差來解釋,未免太過牽強了。

  其次,這個數據很可疑。仔細觀察這個數據,從2003年到2012年,基尼系數先是逐步擴大,而後又略有縮小的走勢。2008年最高,為0.491,是個分水嶺。2008年是個什麼年份?我們知道,對於中國,2008年除了是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的年份,還是“雷曼兄弟”倒閉、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年份。這次金融危機無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國。馬局長對此是這麼解釋的,“從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隨著各級政府採取惠民生的若干強有力措施,中國基尼系數逐步有所回落。”所以,這份數據怎麼看都像是在給主政者獻禮。

  數據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問題的,而不是唱讚歌的。客觀真實的數據,可以為主政者的決策提供參考,而錯誤的數據很可能會誤導主政者的決策。一份數據客觀真實與否,首先是統計調查的方法是否科學,其次是操作流程是否規範。儘管這兩條都具備了,也因為世界的複雜性和統計技術本身的天然缺陷,而很難接近真相。比如,中國人和美國人是不一樣的,前者的處世風格是不顯富的,最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多少錢。這就給統計富人收入增加了技術性難度,你壓根不知道他們究竟有多少錢。有鋻於以上種種,計算發佈數據更需要慎之又慎。因此,與其發佈一個模棱兩可的數據,不如沒有數據。特別是在中國,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各種統計數據的權威性都是要大打折扣的。

  去年,我就曾發文:“在比基尼都日漸流行的年代,作為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重要判斷指標的基尼系數,公佈其固然有重要意義——如果差異太大,則有必要干預,否則會導致社會危機——但是應該有個前提,那就是調查數據必須是真實可信的,計算方法必須是科學的。要是缺少了這一前提,計算出來的基尼系數不僅沒有反映客觀現狀,更嚴重的是還有可能誤導社會、誤導決策者。結果是不僅沒有改變本來就糟糕的狀況,反而使壞現狀雪上加霜、糟上加糟。最可怕的一種情形是,完全拋開了種種客觀事實,編制出某種計算方法,計算出符合‘需要’的數字,然後説,你們都説這個社會糟糕透頂,其實你們的感官錯誤了,不信你看,這系數説明它是多麼的美好呀!——這就禍國殃民了。”

  從現實看,我國貧富差距很大——雖然差距具體有多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差距很大是共識,這沒有什麼可爭論的。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在如何解決差距的問題上找出對策呢?為何老是今天拿出一個數據,説情況很糟很壞,不得了了;明天又搞出一個數據,説情況沒那麼壞的,僅僅是壞了一點點而已?為何收入分配改革喊了八年,迄今還是難産?為何老拿數據、老拿基尼系數來説事?要知道,這是很沒意思的!因為真問題還呆在原地一動不動,還是沒能解決。在數據和問題之間,問題更重要吧,收入分配改革更緊迫吧。(台灣網網友 顧長風)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