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還需正能量

時間:2013-01-07 13:58   來源:台灣網

  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全黨同志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必須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1月6日 《人民日報》)

  “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提法富有前瞻性。務實而給力,居安而思危,不懂要誤事,裝懂會禍國,咱們要真懂,還需正能量。

  “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提煉的“靈魂”。生動形象地“求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學觀和科學觀。增加了黨和政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實事求是地評價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時代,為未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一了思想,樹立了目標。

  特別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尤為重要。只有堅持“旗幟、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有機統一,才能深入領會四者的豐富內涵及內在聯繫。

  習近平之所以提出“道路就是黨的生命”,因為道路是實現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多個現代化和改善百姓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理論為指導、建設什麼樣的制度,這既是“道路”的主要內容,還是“中國夢”的必經之路。

  各級政府組織和領導幹部,應根據各地區的實踐發展要求,不斷開拓和完善“中國道路”內容,緊緊圍繞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特色,全面解讀、踐行和貫徹“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並逐一“分解”成若干務實發展之路。例如推進自主創新道路、“三化”協調道路、品牌戰略道路、文化與人才振興道路、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平安和諧道路、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道路,等等。這些具體道路都需要我們在新的實踐中繼續探索和發展,從整體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道路”的內容。

  “道路就是黨的生命”表現在13億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愉悅的生活、更滿意的教育、更安逸的居住、更穩定的工作、更便利的服務、更豐厚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實在的政策、更貼心的醫療、更優美的環境、更和諧的社會、更平安的日子……這些期盼構成“道路”的生動輪廓和豐富內容。

  然而,現實中,有的地區,有的部門,有的領導,忘記了“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更淡漠了“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宗旨”,盡搞些虛功、專擺花架子,説得比天高、幹得比米小。不僅嚴重疏離了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感情聯繫,還潛意識地成為影響到人民群眾團結奮鬥積極性的負能量。

  其實,只要我們善於引導群眾説大實話、提真問題,常到群眾意見大、怨聲多的地方去轉轉,才能做到問政於民知得失、問需於民知冷暖、問計於民知虛實……讓政策和決策更加符合群眾意願。關鍵是抓落實,既是責任,更是擔當。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推動一級幹。才能為“道路”源源不斷地輸送正能量。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這是“道路”的“靈魂”。真的,來不得半點含糊。否則,只會阻止“道路”前行的速度和品質。

  “道路”要從制約務實發展的“硬骨頭”下手,狠抓“短板”問題,才能拉近黨同人民群眾的距離,這個研討班,為各級領導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危機課”和“務實課”。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民生GDP是“靈魂GDP”,GDP的高低和大小取決於老百姓的就業分配、福利收入、社會保障和美好生活。GDP一旦背離或遠離了老百姓的生活,毫無現實意義。這是“道路”的核心精髓。

  “山要綠起來,民要富起來,家要美起來”——這是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願景。要求我們,多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多為後人“綠色”而“投資”,多為後人“夢想”而規劃。任何形式的發展,都不得以犧牲三農、犧牲生態、犧牲子孫為代價,過去少數地方搞得那套“先污染後治理”,甚至“污染了也沒治理”,要杜絕,否則發展中的“道路”只有“死路一條”。

  當然,“道路”實現,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帆風順。要求我們,繼續探索新路徑、激發正能量、積累新經驗、樹立新形象、開創新舉措。用創新走出新路,用創造實現新願,用創建開出新篇。

  今天,改革已涉足深水區,光靠點題和深化,顯得微不足道。發現機遇不抓住等於白費幹勁,發現問題不解決等於徒勞無為,按部就班和安於現狀等於自縛手腳。特別是在走向利益分化和觀點多元的局面下,我們更要敢於傾聽和正視並回應“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汲取來自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正能量,以期尋求“全面共識”。讓大家一起朝著“道路”的方向努力奮鬥。

  習近平説出了咱們百姓的心聲,讓咱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實現“道路”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在向世界開放學習、同世界合作共贏中聚合更多的正能量;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落腳點和出發點,就一定能聚合起黨和人民同心同德實現“道路”的正能量。(台灣網網友 熊傳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