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十八學

時間:2012-11-13 11:08   來源:台灣網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動;民有所盼,我有所應;民有所難,我有所解。”百姓的期待與希望,意味著改革不可懈,意味著發展不可怠,意味著承諾不可棄,意味著民生不可拋,意味著建黨不可松,意味著幸福不可慢,意味著強國不可等……承諾、實踐、落實、兌現和滿足百姓期待,應轉化為切實的改革舉措、開明的執政理念與務實的施政方向。 

  第一學:開創發展新思潮 

  “山要綠起來,民要富起來,家要美起來,國要強起來”——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備受關注。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節能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是共産黨人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黨的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綠色經濟”、“迴圈經濟”、“低碳經濟”,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為後人投資更多綠色資産,為後人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産。 

  “十八大後時代”,我們期望政府能在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迴圈經濟、淘汰落後産能、發展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結構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獎懲機制……發展低碳經濟,國家在行動。我們相信,乘著十八大強勁東風,我們國家今後的低碳經濟路子會越走越寬。

  第二學:開創道路新路標 

  報告指出,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反覆證明,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佈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實踐證明,我們選擇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正確的,是唯一齣路。 

  鄧小平同志的“三個是否有利於”,給我們做出了科學的回答,並給我們指明瞭正確方向——30多年來,我們的市場化和開放程度已上升到一個高度,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業已取得顯著成就。“中國特色道路”支撐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更實現了“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的模式,正在用先進的地區帶動落後地區,正在用先富裕的群體帶動落後的群體。這條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一條符合廣大人民利益的道路,是一條富民強國的道路,是一條符合中國現實的實用主義道路,是一條必須長期堅持的道路。 

  第三學:開創黨群新景象 

  改革為了誰?發展為了誰?都是為了給百姓帶來實惠。只有百姓切身地享受到國家富強帶來的“好處”,黨和政府才有凝心聚力的魅力。 

  十八大報告彰顯“人本”理念,報告中,“人民”出現了145次!厚達64頁、近3萬字的報告,“以人為本”的理念,“執政為民”的情懷,猶如一條紅線貫穿十八大報告始終。從“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到“提高人民健康水準”,報告提出“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要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十八大報告回答了“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而且成為未來中國黨和政府努力奮鬥的目標。“學得更有快樂”、“活得更有尊嚴”……解決弱勢群體的相關訴求,是構建文明中國、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的重要方面。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深刻反映了共産黨人的執政風格,也是共産黨員賴以生存的價值指向,不得懈怠。 

  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只有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老百姓的根本利益,黨和政府才會有生命力。 

  我們所有的工作重心,要緊緊圍繞老百姓來“轉”,緊密地團結和帶領老百姓為實現他們的根本利益而工作,把老百姓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做到這些,“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才能給老百姓造福。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